听说管仲病重卧床不起,齐桓公也顾不上老弱的身体,亲自到管仲府邸探望。
经过一番问候和慰问,齐桓公回到正题,问管仲谁能接替相位。尽管管管管仲病危,但他仍然很谨慎,问齐桓公看好谁?
据《管子》记载,桓公询问管仲病情。...虫出户而不收人,以不终用贤也。
鲍叔牙是齐桓公推荐的第一个人,他帮助齐桓公夺得国君地位,是齐国的元老重臣。
此外,鲍叔牙也有出色的才华,他推荐管仲为齐相,而自己只做大规模的建议,负责官员的选拔。
在外交上,鲍叔牙主张以诸侯长的身份打出“尊王熙夷”的旗号,威胁天子以伐不敬。
按理说,以鲍叔牙的地位和才华,他可以充当齐国的国相。然而,管仲认为他不合适。虽然他光明正大,但善恶分明,不利于政务管理。
[img]414430[/img]
易牙是齐桓公推荐的第二个人,他不是传统的士大夫,而是一位熟练的厨师,很受齐桓公的青睐。
有一天,齐桓公胃口不好,厌倦了吃任何美味的食物。他想改变自己的口味,尝尝蒸婴儿肉的味道,所以他杀了儿子做菜。
知道后,齐桓公非常感动,认为易牙对自己的忠诚已经超过了父子之情,从此对他更加宠爱。
但管仲认为他没有人性,为了取悦国君,不惜杀儿子,不宜为齐国国相。
齐桓公推荐的第三个人是开方,他是卫一公的长子,当齐桓公征求卫国时,开方作为使者到齐国求和。
但开方见齐国国力强大,没有回卫国,而是留在齐国为官。
后来,卫国被狄人摧毁。卫国的宗亲,无论男女老少,都回到家乡为重建卫国而奔跑,但开方无动于衷,留在齐国为齐桓公服务。
齐桓公认为,开方对自己的忠诚已经超过了对故国的感情,非常信任他。
管仲不这么认为,连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这样无情无义的人,怎么能真心忠于国君呢?
[img]414431[/img]
齐桓公推荐的第四个人是竖刁,他是齐国宦官,负责内侍和女宫的戒令。
起初,齐桓公到处寻找有能力的人来帮助他管理后宫事务。这份工作对很多人都很有吸引力,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他必须阉割才能进入宫殿。
竖刁宁愿自残身体进宫侍奉齐桓公,让齐桓公十分感动,十分信任他。
管仲很担心,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背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能真正忠于君主呢?
谈了很久,没有结果,管仲还要求君主远离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这让齐桓公有些不满。
因此,管仲不得不退而求。@ 向齐桓公推荐公孙息朋,公孙息朋忠君爱国,善良负责,齐桓公想了想也觉得不错。
关仲去世后,齐桓公按照临终遗嘱驱逐了易牙、开方、竖刁三人。然而,齐桓公已经老了,没有雄心壮志。他每天只想安逸地享受它。突然,失去三个臣子后,他觉得自己每天都不知道该吃什么。
[img]414432[/img]
因此,齐桓公认为管仲对三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于是派人召回他们,从此沉迷于三人的甜言蜜语。
公孙息朋接任齐相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鲍叔牙急忙担任齐相,但看到齐桓公再次召回三人,鲍叔牙也抑郁了。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五个儿子公开争夺国君地位。
《史记》记载,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桓公卒,随后相攻,故宫中空,不敢棺材。
易牙、开方、竖刁等三人见齐桓公不久就去世了,便堵住宫门,假传君命,不允许任何人进去,连食物和水都不允许。
就这样,齐桓公饿死在自己的宫殿里,尸体躺在床上两个多月没有被忽视,“停尸不管,装甲攻击”已经成为后来君主对继承人问题的最大警告。
齐桓公去世后,五个儿子,包括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都成为了齐国君,然后在几年内被亲兄弟杀死。
这场动荡持续了40多年,大大降低了齐国的国力,不再是当年九合诸侯的霸主场景。
关仲临终前要求驱逐的三个人是什么?齐恒公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