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在历史上被称为“巴蜀之地”,这是巴蜀两个诸侯国。周朝时期,位于西南、长江上游的吉姓国家,子爵,国都是江州,即重庆市江北区。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并定都市。根据《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率军攻灭巴国(今四川东部)、蜀国(今四川西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国灭亡巴国和蜀国,而不是同样邻近的楚国?
一
@ 秦国位于黄河流域,而巴国、蜀国和楚国一样,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对秦国来说,如果从关中出兵进攻巴蜀,就需要翻越秦岭,即道路障碍,这就增加了秦进攻巴蜀的难度。然而,最终的结果是秦国消灭了巴国和蜀国,而不是地理位置相同的楚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就秦国而言,在进攻巴国和蜀国方面也存在争议。秦惠文王重用的纵横家张仪主张攻打韩国等战国七雄,而不是攻打巴蜀。在张仪看来,进攻韩国后,周天子可以劫持,天子可以命令世界。
[img]414031[/img]
二
相应地,秦国名将司马错主张借此机会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战国策秦策-);而且巴蜀可以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行”(华阳国志蜀志)。秦惠文王在两种观点的对抗下,经过一番取舍,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并让张仪和司马错率军进攻巴蜀。因此,与楚国相比,秦国君主秦惠文王的眼光更长远,他的司马错也看到了巴蜀的长远价值。也就是说,占领巴蜀地区后,不仅可以趁势攻打楚国,还可以为秦国统一世界提供足够的粮草支持。
三
至于楚国,根据《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楚威王一至十一年(公元前339-329年)指向巴基斯坦最后一个盐泉,迅速占领重庆巫溪县、巫山县、重庆奉节县,成为巫郡。至此,巴国三大盐泉已失于楚。也就是在秦灭巴蜀之前,楚国也攻打了巴国。然而,就楚国而言,攻打巴国主要是为了夺取巴国的盐泉,而不是占领巴国和蜀国的领土。换句话说,楚国主要希望从巴国和蜀国获得直接利益,而不是借助巴国和蜀国统一世界。所以,楚国本来有机会在秦国之前夺取巴蜀之地,但最终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中原和东南。
[img]414032[/img]
四
@ 就楚国而言,战国中期一方面与韩国、魏国、赵国争夺中原地区。另一方面,当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时,楚国选择向越国用兵,从而将楚国的领土扩展到今天的江苏和浙江。楚国还与齐国争夺淮北之地。因此,楚国与秦国相比,在对外扩张方面有更多的选择,这也是其不优先消灭巴国、蜀国的重要原因。就秦国而言,秦惠文王在位时的扩张方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尤其是韩国、魏国和赵国的联合,这给秦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秦国东进中原的局限性优先考虑相对较弱的巴蜀,这无疑为秦国后击败山东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谁是春秋战国时期相继消灭巴蜀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