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国和上党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平战争爆发前,赵国接受上党地区是战略错误吗?
长平之战是周红王55年4月至周红王55年9月(与赵国大军一带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占长平,本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事实上,长平战争的起因与韩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长平战争之前,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完全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当地的联系。对此,韩国君主本来打算把上党区交给秦国,以换取秦国不继续进攻韩国。然而,韩国上党郡的郡守冯亭选择将该地区献给赵国。赵国接受上党郡后,秦国非常愤怒,于是发动了长平之战。所以,问题来了,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区?
一
@ 在一些人看来,赵国接受上党地区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根据《战国策》、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在韩国上党郡守冯婷要献出该地区后,赵国君赵孝成王与平阳君赵豹商量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婷不会把上党区交给秦国,而是想嫁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难比获得的好处要大得多。换句话说,对于上党郡的郡守冯亭来说,无疑是希望秦国与赵国二虎相斗,让韩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在一些人看来,赵国不应该接受韩国的上党郡。然而,在我看来,赵国接受上党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img]414054[/img]
二
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战国时期和春秋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土地疆域的兼并。也就是说,春秋时期,晋国、齐国、秦国、楚国等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争霸,不太重视领土。但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激烈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攻城略地。赵国赵平原君在接受韩国上党郡之前,坚持接受该地区的主张。在平原君赵胜看来:“发百万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在城市邑十七,这大利,不可失也。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发动数十万大军,几年内可能无法攻下一座城市。
[img]414055[/img]
三
在长平战争之前,赵国可以轻松获得上党郡的17座城市,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因此,赵国显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另一方面,在战国中后期,随着魏国和齐国的衰落,赵国成为山东六国中唯一能够单独与秦国竞争的诸侯国。因此,秦国和赵国之间的决战迟早会爆发。换句话说,即使赵国不接受上党郡地区,秦国也会找到与赵国决战的理由。如果秦国想统一世界,赵国无疑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 从这个角度来看,等到以后再和秦国作战,也许就没有机会无缘无故地去上党郡了。
[img]414056[/img]
四
@ 赵国不能坐视不理上党区的地理位置。上党地势危险,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中国主要有两个盆地:长治盆地和晋城盆地。两个盆地以丹朱岭、羊头山、发鸠山为界(泽鹿两县传统界山)。若秦国最终获得上党郡,则可直接威胁到赵国的腹地,如都城邯郸等地。此外,上党郡海拔较高,易守难攻。秦国占领该地区后,赵国显然很难夺回。因此,赵孝成王不愿意秦国夺取上党郡,从而威胁赵国的安全,接受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的行为。当然,在长平之战中,赵国误用赵括与白起作战,再加上山东六国的坐视不理,导致赵国最终被秦国击败。 回搜狐多看看
长平战争是由赵国接受上党郡造成的 赵国应该接受上党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