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邯郸之战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为什么赵国在长平之战惨败后还能打赢邯郸之战?
长平战争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击败了赵括,杀死了40多万赵国士卒。因此,对于长平之战来说,之前能与秦国相媲美的赵国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失去了争夺世界的资本。长平战争结束后,秦国自然希望一鼓作气地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从而消灭赵国。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邯郸战争中,秦国遭受了重大失败,不仅付出了30万秦军伤亡的代价,还失去了之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三晋领土。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赵国在长平之战惨败后还能打赢邯郸之战?
[img]414057[/img]
一
@ 根据《战国策》、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命令王陵率军20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经过长时间的攻击,秦昭襄王不断调动兵力前往邯郸,促使秦国在邯郸之战的兵力超过30万人。另一方面,在赵括战败被杀后,廉颇将军继续被赵国君主重用。邯郸战役期间,赵国将军廉颇率赵军10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也散家致富,鼓励士兵和人民一起抵抗强大的秦军。王陵率领的秦军,在赵国士兵团结一致的背景下,战至第二年,依然无法取胜。
[img]414058[/img]
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邯郸进入中期后,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对白起这位名将,在邯郸之战中不愿带兵攻打赵国,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在此基础上,秦昭襄王改令王米接替王陵,将继续围攻邯郸。然而,在死伤过半的背景下,秦军仍然没有攻下邯郸。为此,秦国大臣范绥推荐郑安平为将军,带领军队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米,加强对赵的进攻。就赵国而言,长期围困导致自己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于是向魏楚求助。邯郸战争期间,齐国袖手旁观其他五国,燕国和韩国实力较弱,只有魏国和楚国能够在当时支持赵国。
三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大军先后抵达邯郸郊区,进攻秦军。在魏楚大军到来之际,赵国在邯郸的守军也主动出击,以实现对秦军的攻击。因此,很明显,在三国大军的内外夹攻下,已经失去精神的秦军迎来了惨败。邯郸结束时,秦国将军王米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部)。至于前来增援的秦将郑安平,2万多人被联军团包围,不得不降赵,邯郸之围解决了。除了前两年长期攻城造成的伤亡外,秦军在邯郸总共付出了30万大军伤亡。
[img]414059[/img]
四
@ 更重要的是,邯郸之战后,魏楚联军乘胜进入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秦军复败,返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黄河南段)。在此基础上,韩国、魏国和赵国借此机会收复了此前被秦军占领的领土。例如,白起辛勤耕耘的上党郡再次被韩国夺回。对赵国来说,邯郸之战的胜利,一方面是士兵们的团结,毕竟邯郸一旦被打破,赵国就会被摧毁。另一方面,魏国和楚国的及时支持也是赵国解除邯郸围攻的重要原因。对秦国来说,邯郸之战损失惨重。在失去了精锐的士兵和艰苦奋斗的领土后,秦国统一世界的时间无疑被明显推迟。
赵国在长平战役中惨败 为什么赵国还能打赢邯郸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