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412330[/img]
和亲是不同政权之间的政治婚姻,双方通过嫁给公主来维持和谐关系。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是早期的典范。汉初,世界初定,国力弱,士卒疲于战争。刘邦建议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贾氏;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初年,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汉武帝都采取了和亲政策。这一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王朝不断根据自身实力调整匈奴政策:汉初的“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再到“征伐政策”。从西汉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生活和工作。
效果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西汉的主动和亲政策,到汉武帝,国家强大,和亲政策发生了变化。
[img]412331[/img]
汉武帝在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21年、公元前119年,三次派将军卫青、霍去病率兵进攻匈奴,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这时,匈奴打算和亲。汉武帝不同意。他要求匈奴派儿子到汉朝做和平人质,反过来称臣汉朝。双方在地位上没有达成协议。 到汉宣帝时,匈奴国力衰落,加上内部战争,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归附,他派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后来汉元帝时,南匈奴呼韩邪自请为婿,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给他,双方终于实现了和平。
西汉时期采取了和亲政策,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