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对明朝的灭亡充满同情,为这个庞大的帝国画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
明朝虽然死于清朝,但进入紫禁城迫使崇祯皇帝杀死妻子并上吊自杀,但“闯王”李自成是他的农民起义军。当时,清朝仍然是后金。后金军队在山海关外盯着他们,但他们无法突破明朝的宁远防线。相反,他们在明朝的火炮下损失惨重。就连努尔哈赤也被袁崇焕用大炮严重伤害,很快就死于重伤!
[img]411281[/img]
明末四起的义军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但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相反,他勤于政治,年轻而有前途。为什么这么多人造反?
原因很简单:普通人活不下去,这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说起崇祯皇帝,也是“悲哀”。他不仅要清理父母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据《明史》记载,崇祯一朝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蝗、涝、风、冰雹、震、雪等,其中旱灾频率最高。
旱灾频率如此之高,根源在于明末正处于“明清小冰期”时期
这个“小冰期”跨明清两朝,持续了300年,主要特点是冬天极其寒冷!有多冷?
寒冷到江南、华中、华南等地都有冰雪的奇观,寒冷到洞庭湖、鄱阳湖都冻了三英尺!南方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北方了,据记载,崇祯时期,北方的最低气温甚至低于零下40摄氏度!
这个概念是什么?现在tiktok上流行的“泼水成冰”只需要零下30度左右!如果温度达到零下40度,人类就很难在外界生存。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很快就会冻成“冰雕”!
这么低的温度有多大的危害?
极寒的气温导致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军,源源不断的义军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对农民来说,叛乱仍然有一线活力。如果他们不叛乱,他们只能死!
[img]411282[/img]
极端寒冷的温度带来了严重的干旱。据《中国历史上的干旱》记载,“除晋朝和南北朝外,降雨量特别少的明朝是当时每个世纪的干旱总数”!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依靠天空吃饭,一亩三分地是所有的生活来源,严重的干旱使雨没有下降,颗粒没有收获,明朝内外,没有额外的精力和能力救灾,没有食物吃农民只留下叛逆的方式,否则会饿死。
这就是崇祯帝勤奋能干的原因。来自世界各地的叛军仍然像过河的清朝。有源源不断。没有办法。人力资源怎么能与大自然的伟大力量竞争?
严重的旱灾也带来了蝗灾、地震等一系列灾难。在这些灾难的“共同努力”下,明朝的实力不断削弱,最终走到了尽头,巨大的帝国崩溃了!
极端寒冷造成的灾难最直观的数据是人口的“减少”。据统计,明朝灭亡,清朝初建时,全国人口减少了一半!这就是清朝能度过“小冰期”的原因:人少,食物自然就足够了!
明末爆发了哪些灾难?为什么频率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