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6年,宋国内部发生动乱,齐国趁机与赵国、魏国一起攻打宋国,楚国也在背后下黑手。
宋国虽然实力不弱,却经不起各国的联手讨伐,三年后宋康王被杀,宋国灭亡。
下一步是瓜分蛋糕,但齐国以强横的实力吞并了大部分胜利果实,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强烈不满,于是爆发了“六国伐齐”。
据史记载,“四十年来,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
[img]410769[/img]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战争规模再次升级,灭国并不新鲜。
比如秦灭巴蜀,韩灭郑国,赵灭中山国,楚灭鲁国,都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讨伐。
然而,齐国灭宋后,却被六国讨伐,导致齐国从一流强国沦为三流弱国。
为什么齐国会导致六国伐齐?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宋国强大
宋国是商殷旧地,有着完善的文明体系。
《史记》记载,“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祭,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
@ 宋虽然不是战国七雄这样的一线强国,但实力并不弱。当时被称为“五千强宋”。从某种角度来说,宋是战国时期的第八大强国。
宋国的强大归功于经济实力,它位于中原肥沃的地方,其商丘、陶丘、彭城都是当时的商业大城。
如果不是地理不利,夹在楚、魏、齐之间,宋就能完全发展起来。如果齐国吞并宋国,实力会更强,这不是其他国家想看到的。
[img]410770[/img]
二是燕国串联
对燕国而言,齐国是最大的敌人,西周有周天子监管,燕宋矛盾不大。
春秋战国时期,两国矛盾变得尖锐,无法调和,主要是因为根本利益冲突。
燕国虽然疆域不小,但不适合农耕,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中原发展,但一直被齐国压制。
更重要的是,齐国消化宋国后,必然会进入中原,为了解除后患之忧,必然会向燕国动手。
@ 燕国为了生存和报仇,非常积极地联系各国。
三是秦国的支持
战国中期,诸侯国形成了“秦齐”二强的局面,被称为“东西二帝”。
据史记载,“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
六国伐齐前,齐国南破楚国,北征燕国,西退三晋,还联合魏韩远征秦国,花了三年时间攻占函谷关,秦国被迫割土投降。
当燕国发出联合伐齐的消息时,秦国知道机会来了,于是答应加入联军。
秦国远离齐国,很难获得直接利益。他答应了燕国的要求。除了压制齐国,他还消除了所有国家的担忧。不要担心秦国会攻打齐国时背后的冷箭。
[img]410771[/img]
齐国的贪婪受到各国的谴责,导致六国伐齐爆发。奇怪的是,楚国也是利益受害者。为什么要退出伐齐行动?
原因其实很简单,楚国看到了更深层次。如果齐国被各国联军击败,世界格局就会改变,“东齐西秦”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到时候秦国在北方没有对手,南方的楚国必然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个关键打击对象。
@ 楚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退出联盟。为什么不联合齐国对抗诸国?这可能是楚国国君的短视。
为什么楚国没有参与齐灭宋之战导致吴国合纵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