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为什么李商隐如此有才华,但他的行为却不顺利吗?这是晚唐的政治腐败。李商隐没有背景,自然很难成功。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文宗开成两年(837年),李商隐考入进士。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很多次了。李商隐第一次举行的年份很难验证。有人认为,即使在10年前,李商隐也开始了他漫长而艰难的举行之路,即文宗太和两年(828年)。
和大多数缺乏权力背景的候选人一样,李尚隐并不期望一举成功。他的诗没有提到当时的情况,这表明他不太关心第一次考试的失败。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加,他逐渐开始感到不满。在《送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中,他将考官(太和七年)与阻碍他成功的恶棍进行了比较:“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img]409404[/img]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思自己缺乏知识。早在太和四年前,曾经和他一起学习的令狐就考上了中进士。这显然不是令狐的知识和才华比李商隐好,而是因为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权贵们互相支持,在唐代科举中录取了大量上流社会关系网络的考生,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许多缺乏支持的候选人会在考试前故意交朋友,或者想出各种方法来吸引考官和名人的注意。据李尚隐说,他在这方面相对低调(与陶进士的书),但如果他没有对令狐楚寄予希望,那就不太可能了。
从李商隐在开成第一年写给令狐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他在开成第二年的胜利也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影响的结果。
李商隐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他的应举之路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