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代国库非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打了百年战争,为什么国库这么充足?
看看明朝的历史,人们发现整个明朝都被财政问题所困扰。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明朝增加了20多种税收,垄断了全国金、银、铜的开采,最终没有解决财政问题。清朝入关后,税收大幅减免,大规模对外战斗。没有国库空缺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本文将讨论这个问题。
康熙年间清代的财政收入基本在3000万到4000万之间,最高一年达到4700万两。乾隆年间最高达4800万两。康熙初年的清代国库存银为248万2,到康熙末年为2700万2,到乾隆时期为7000万2。明代国库最充足的一年是张居正改革的最后一年,国库存银为1300万两。此后,明代财政彻底崩溃。
明代的税收主要来自平民。朱元璋规定,明朝的官僚地主和士人具有优惠免税的特权,因此全国的主要税收来自平民。明末实行鞭法,增加了“三薪”等20多种税收。清初的赋税制度和标准都继承了明代的“一鞭法”,废除了“三薪”等杂税。顺治年间,为争取民心,多次减税。康熙年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时期全面推进“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和“火耗归公”。经过这些改革,平民的负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不仅如此,康熙乾隆还多次减税。康乾通过灾、恩、普、布等手段向全国人民免税。灾难和荒凉是免税受灾地区的税收;恩林是国家庆祝活动。当战争发生时,皇帝将免除全国或相关资金和粮食;普林在国库充足的情况下,免除全国一年的税收。康熙进行了两轮普洱,乾隆进行了五轮普洱。康熙通过上述措施,全国税收减少1.5亿2,乾隆税收减少3亿2以上。
[img]409233[/img]
康熙南巡图
在财政支出方面,明代财政主要用于维护宗室、藩王和官员,而清代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战争。明朝的宫廷皇室花了很多钱。“明季有9000名宫女和10万名内部监督员。宫殿里有40万两的粉末和银子,供应数百万两的银子。”中国财政史给出的数据是每年超过400万两。
清朝努力节约宫廷,将太监人数从10万减少到3000人,宫女减少到数百人。起初,清朝的宫廷“年支60多万两”甚至在康熙时期被压缩到7.2万元。乾隆时期,宫廷开支持续上升,后期达到每年400万两元。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的宫廷开支包括建造皇家花园的成本。
至于藩王,嘉靖四十一年,“天下财富,年供京师米400万石,而各禄年至853万石。”万历年间,明代年财政收入超过2000万石,这意味着至少在明中期,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需要用于养藩王。后期,随着藩王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其支出将更大。
明朝官员工资的支出也相当惊人。西汉时期,中国官员总数只有7000人,北宋发展到3.4万人,被视为“冗余官员”。然而,明代成化时期的官员数量超过了10万人。到正德时期,明代武官达到10万,文官达到2万多人。
历代官制,汉7500人,唐800人,宋极冗余至34000人。本朝自成化五年,武功已超过8万人。合文职,覆盖10多万人——《明史·刘体乾传》
[img]409234[/img]
清朝时期,官员数量大幅下降。《广阳杂记》记载,清康熙时期文武官员总数超过15600人,嘉庆时期增加2000多人。清朝官员工资支出不多。以1766年为例,当年给王公的工资是90万2,外藩王公的工资是12万2,文化治理是347万2,武功是80万2,总共529万2。
明朝的另一大支出是朝贡贸易的支出。明朝在外交上实行朝贡贸易,“厚往薄来”,用中国财富奖励外国使团,使各国“称臣纳贡”。据记载,明朝有148个朝贡国,很难统计这些国家从明朝获得了多少钱。日本在永乐时期发生了经济危机,因此选择向明朝贡献,结果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侍讲邹缉曾上疏:“钱出国,自过去有禁,今天是世界之所以与之相处,可谓失其宜”。而且清朝只有7个朝贡国,而且朝贡的规模、次数和奖励都受到严格限制,在开支上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img]409235[/img]
朝贡使团
我们来看看军费。据《中国财政史》报道,明代军队总数为180万,而刘泽华的《中国古代史》则为200万。《明经世文编》载道:“国初置卫491,所311,以军计之,约310万”。明初,实行屯田制,军费不算太大。但后期实行了募兵制,军费大幅增加。明代军费在成化时期只有40万2,而隆庆时期则达到280万2。到明末,光是九边的军费就在400万左右。
清朝的主要财政支出用于军事。清朝总兵力80万,其中八旗20万,绿营60万。清朝的军费在1300-2400万之间,一般在1700万左右。康熙年间,“以兵酬居八”;乾隆年间,“兵酬一项,居国用之六七”。乾隆在军事上花了1.5亿两白银。
@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清两代皇帝把钱花在哪里。明代的财政支出大多用于宫廷享受、养藩王和官僚支出,军事支出较小,也导致明代中后期军事失败。而清朝皇室不重视享受,自己的宫廷开支可以减少,尽量节约。清朝将一半以来的财政收入用于军费,不断拓展领土,为中国建设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清朝入关后,打了100多年仗 清朝怎么没有财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