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圣旨”是宫廷剧中宣读圣旨的官方正式标题,以至于在颁布任何皇帝圣旨时都会听到这八个熟悉的词。那么,谁发明了这个圣旨的标准格式“奉天承运皇帝圣旨”呢?不要相信!
“皇帝”的官方头衔应该从秦始皇开始。以前的国家统治者被称为“国王”。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尊重“国王”。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第一个封建社会统一,“皇帝”一词才出现。
[img]408018[/img]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比以前的三皇五帝要好。他不能用“王”来展示自己伟大的“成就”,也不能用三皇之“皇”来展示自己的伟大“成就”、五帝的“皇帝”构成了“皇帝”的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这也是“始皇帝”的由来。
虽然有“皇帝”,但当皇帝颁布“官方宣布”圣旨时,虽然书面表达往往是正式和礼仪的,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堆积和衬托一些华丽的单词和藻类,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风格,也可以说是强烈的随机性,没有形成标准的格式圣旨。
最统一的说法是以皇帝下达的命令为“圣旨”,也就是说,秦朝以后,“皇帝圣旨”是“官方公告”中常见的说法。这四个字也很容易理解,即“皇帝下达的命令上写着……”
直到明朝,“奉天承运皇帝圣旨”的圣旨标准格式才出现在世界上,这个标准“官方宣布”格式的发明人不相信。他是朱元璋,历史上唯一一位既出家又乞丐的皇帝。
虽然朱元璋早期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但他在治国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也许他注定要成为一个悲惨的人,将来一定会有一些伟大的成就,让他从一个和尚和乞丐变成九五之尊的皇帝。
更不用说朱元璋有多励志了,只要说他治国的能力,从“洪武之治”可以看出,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帝王治国技巧。看来他天生就是皇帝的料。这些与生俱来的帝王天赋让朱元璋对“皇帝”有了新的见解。
自古以来,就有“天子”一说,真龙天子更是皇帝的别称,龙与天是等价关系。朱元璋认为“皇帝”是天上派来统治世界的人,@ 朱元璋把皇帝的言行提升到了一个“档次”,那就是“授命于天”的意思。
因此,朱元璋建造了历史上著名的豪华宫殿“奉天殿”,俗称“金銮殿”。朱元璋在宫前举行了重大仪式,接受了官员的祝贺。这是一座高标准、高礼仪的宫殿。
[img]408019[/img]
后来,当皇帝迁都北京时,朱迪仍然“复制”了紫禁城“奉天殿”的原封不动。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北京故宫)凡庙社、郊区祭祀、坛场、宫殿、门阙,都像南京明故宫一样高敞壮丽。”
这个北京的“奉天殿”后来在清朝又经历了翻修,它现在是著名的“太和殿”。
朱元璋骨子里有一种“奉天”的情结。他想展现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因此,在他的“诏书”前加上“奉天承运”,意思是“授命于天,承担天赐的运气”。“奉天承运”这四个字是“皇帝”的修饰词,在语法上属于“定语”。
@ “奉天承运皇帝圣旨”的正确读法是“奉天承运皇帝圣旨”,只有在皇帝后面才是标准的停顿,或者干脆一口气读下来,没有句读。
也许圣旨加上这句话,可以更好地展现皇帝的高贵地位,因此得到了明清时期许多皇帝的“赞扬”和认可,圣旨的标准格式就这样传下来了。
古代皇帝是怎么写圣旨的?有什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