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变迁,生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接下来带你走进杜甫困守长安的故事。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人”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都落选了。由于科举之路不起作用,杜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移权贵之门,投献干祭等,但都没有结果。他在长安住了十年,奔走献赋,郁郁寡欢,仕途失意,生活贫困,“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img]404445[/img]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三大祭祀太清宫、太庙、天地的盛大仪式。杜甫于是在天宝九年冬天献上了三份“礼物”,得到了玄宗的赏识。他的生命被留在了吉贤院。然而,他只有资格“列出顺序”并等待分配,因为考官仍然没有为李获得官职。
天宝14年(755年),杜甫被授予河西尉这样的小官,但杜甫不愿意担任“不做河西尉,荒凉为腰”的官职。朝廷将其改为右后卫,率兵曹参军(低级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匙)。杜甫已经四十四岁了,到长安也十多年了,为了谋生,接受了这个学无用的职位。11月,杜甫去了奉贤省(今陕西省蒲城县)。杜甫一进屋就听到哭声。原来他的小儿子饿死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的经历而写。
为什么杜甫客居长安十年一直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