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晚年有多惨?可以这样描述:“十朝风雨昏迷,八口老婆李饥肠辘辘。信是天真戏我,没人来买扇头诗。”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情况。让我们看看。
自从事业失败以来,唐伯虎经常喝酒来消除悲伤,喝醉了。他经常说,虽然他没有李白的天赋,但他可以深深地欣赏李白喝醉的乐趣。喝酒使唐伯虎的身体越来越生病,因为疾病不能经常为研究的宝藏画画,生活越来越紧张,只能依靠朋友朱云明、文正明等人的资助勉强生活。
晚年的唐伯虎没有凌云的野心,没有感情寄托,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悲伤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思想越来越沮丧,陷入了人生价值的空虚。于是他开始相信佛教,希望从禅学中找到精神的归宿,从中体会到很多人生道理。例如,他曾写过一首《七十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年轻的前十年,年老的后十年,中间只有50年,半夜又过去了。只有25年在世,遭受了多少奔波的烦恼。“字句简洁平白,却说出了他一生的苦闷经历,以及他意识到的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道理。
[img]403191[/img]
明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和几位朋友一起去东山游玩,看到苏东坡的一首歌中写道:“百年强半,来日苦不多。不禁感慨万分,心生悲凉。回家后,他的身体状况更糟,很快就卧床不起了。唐伯虎料想自己时间不多,便写下了一首绝命诗:“生在阳光下有散场,死回地府又何妨。只有漂流在异乡,阳间地府相似。几天后,54岁的唐伯虎死于孤独和忧郁。
唐伯虎死后,他的好朋友朱允明和文正明为他筹钱,简单地照顾事情,把他埋在桃花庵附近。朱允明为唐伯虎写了1000多字的墓志铭,成为后人了解这位悲剧天才的主要史料之一。
半辈子穷,唐伯虎的书画诗文几乎都卖了,四面八方都丢了。明朝万历年间,两位常熟书商千方百计寻找他的作品,因为他们钦佩唐伯虎的才华,最终使唐伯虎的诗画流传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诗文逸事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并被列入《明诗纪事》和《海虞古今文园》。
《明史》评论唐伯虎说:“后人知道我不在这里,论者伤害了我。”的确,当后人流传唐伯虎的魅力时,是否意识到魅力背后隐藏着一代才子的悲惨经历和无奈...
唐伯虎的晚年有多惨?没人来买扇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