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无数的名人因为才华或伟大的成就而出名。他们被后人铭记和唱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色彩。这一笔有秦始皇嬴政、有识之明、汉高祖刘邦、刘邦、西楚霸王项羽、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是皇帝和将军。
与此同时,许多忠臣贤人流传千古,被人津津乐道,如匡扶蜀汉政权、奉献诸葛亮、忠心助国、直言不讳、英勇杀敌、忠于报国的岳飞、“自古以来谁不死,留丹心照历史”的文天祥。
明君贤臣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但在古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尤为困难。“女人无才是德”是对古代女性享受知识教育的不公平对待。“三从四德”的封建传统价值观是对古代女性天性的束缚,很少有人关注女性的美德和才华,那些背负着美丽灾难的妲己和赞美之流的永恒诅咒是多么无辜。有德有才有贤名的女人不少,只是当时人们忽略了。
说到女人的美德和贤惠,历史上这样的人应该有一席之地,那就是有才德、有贤名的长孙皇后。
[img]398774[/img]
长孙皇后是谁?
长孙皇后,小观音女仆,名字史上没有记载。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孙生,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迈的女儿,身份高贵。称之为古代名人并不过分。也许人们对长孙不太了解,显赫的家庭也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唐代著名首相长孙无极是他母亲同胞的哥哥。她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皇后,也是唐高宗李志的生母。由此可见,长孙氏的出身和生活尤其不简单。
公元613年,13岁的长孙与当时16岁的李世民结婚。在接下来的23年里,他们共生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和小儿子是唐高宗李志、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衡山公主。纵观历史,皇后和睦、感情深厚、子孙繁荣的人寥寥无几。从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下的孩子数量来看,他们相识的23年一定是深情而持久的。这份爱可以在历史上见证。
[img]398775[/img]
在这短短的23年里,长孙氏怎么能得到李世民的尊重和宠爱呢?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从何而来?
持家有道,广修仁德
公元617年,李世民和长孙随父亲李渊迁往太原。由于李世民的母亲(即太穆皇后)早逝,李渊没有继续结婚。家里没有其他女人,男人不在乎家里的内务。他们的日常琐事和管理职责必须由当时只有17岁的长孙承担。
虽然他还年轻,现代只是一个学生的年龄,但他已经妥善处理了全府的大小事务,防止父亲和丈夫有任何担忧,专注于事业的发展。长孙以其出色的治家能力受到了父亲李渊的赞赏。此外,长孙在太原附近出资修建玄中寺,李家的声誉和长孙的仁德也因此而闻名。俗话说,人体验世界,以德服人,以仁治人,以礼治国,是上乘之道。
[img]398776[/img]
与人交好换心,鼓励士兵振军心
这可能是皇帝家族的铁律。他的父亲、慈爱的儿子和孝顺的兄弟可以在皇权面前被抛弃。当时,秦王的李世民因为所谓的功绩而不得到父亲的信任。兄弟之间的差距滋生,矛盾加剧,甚至他父亲的妃子也不喜欢他。李世民的处境非常困难。这时,长孙走了出来。她经常进宫向李渊请安,并向后宫的妃子们送礼,以缓解李世民的尴尬局面。
然而,表面上的平静总有一天会被打破。《旧唐书》记载:“太宗在玄武门,引导士兵入宫授甲,后亲安慰,左右不感激。”矛盾爆发时,李世民率领士兵在玄武门设伏。这时,长孙站了起来,鼓励士兵们振作起来,然后玄武门成功了。
虽然长孙所做的这些事情不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但她可以选择在李世民遇到困难时与他一起进退,一起生死,并努力为丈夫的事业做出贡献。长孙值得李世民的尊重和青睐,更值得后代效仿。
[img]398777[/img]
杜绝外戚,协助帝治
所谓爱屋及乌,又与长孙无忌年少相识,李世民提拔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即宰相),却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反对,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长孙无忌主动放弃了这个职位,长孙皇后认为长孙家出了一个皇后已经很贵了,能成为皇室亲戚已经很荣幸了。所谓树大招风,敌人嫉妒,身处高位更容易出错。只有避开权力,才能长久无忧无虑地生存。长孙皇后对外戚的做法显示了她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长孙皇后对外戚不偏不倚,对自己也要求严格,《新唐书》记载:与帝言,或与天下事,词语:家境贫寒的母鸡司晨也可以说皇帝固要之,结束不对。李世民经常和长孙皇后谈论国家大事。长孙皇后认为女人不能干政,立刻闭嘴。事实上,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后宫不议政的道理,但他更相信长孙皇后的正义和美德,不会出现后宫乱政的现象。他真的把长孙皇后当成了值得信赖的人生伴侣,明君贤后也是如此。
当然,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明君也不例外。李世民常年战斗,脾气难免不耐烦,李世民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这个魏征了!每次朝会上都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这让我经常丢脸。皇后穿上朝服站在院子里说:“陛下圣明,魏征可以直言不讳地劝告,有这样的忠臣我应该祝贺你。“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朝服进诫,魏征也因直言不讳而被李世民重用,其功劳不是长孙皇后。安抚丈夫,保佑贤良,长孙皇后能承受“贤后”二字。
[img]398778[/img]
公元636年,在长孙生病期间,李世民下令修复世界佛寺,亲自到寺庙祈祷,但天堂不愿意,即使在一个国家之后,也有一天走向生命的尽头,长孙皇后于6月在太极宫崩溃,李世民为“文德皇后”,高宗时期为“文德皇后”,文德的本质,由此可见,长孙氏在李世民心中分量极重,更是对长孙氏一生的肯定和赞赏。你知道,太祖李渊的原配穆皇后只是一个词的死后头衔。后太祖去世后,他被称为太穆皇后。可以说,他死前是高贵的。他死后也享有荣誉。他的生命很短暂,但他的功德是完美的。
结语:
长孙皇后无疑是一位贤惠的好皇后。她的存在不仅是李世民的一大幸事,也是国家的幸事,也是人民的幸福。长孙皇后在36岁时去世。人们不禁感叹,如果长孙皇后能活得更久,王子的叛乱可能不会发生,也可能没有女皇帝武则天的存在。这是另一个场景。真遗憾!
为什么长孙皇后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她的美誉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