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宗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到了中后期,逐渐养不起宗室子弟,朝廷是怎么做到的?
朱元璋出身贫寒。当上皇帝后,他坚持“无论孩子多么努力,无论教育多么贫穷”的理念,分封了儿子。他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他子孙后代的生活不受影响。
那么明朝宗室的待遇有多好呢?据《明太祖实录》记载,“亲王岁给禄米万石,君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亲王的长子可以继承亲王的爵位,而其他儿子则被命名为君王。同样,君王的长子继承爵位,其他儿子被命名为镇国将军,孙子被命名为辅国将军,曾孙被命名为奉国将军,四世孙被命名为镇国中尉,五世孙被命名为辅国中尉,六世孙及以下被命名为奉国中尉。
换句话说,在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中,最低也是一名奉国中尉。能享受200块石头的禄米完全无忧无虑。看来朱元璋真的为他的后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不仅如此,宗族成员不仅可以白白享受鲁米,而且不用做任何事情。他们婚礼和葬礼的所有费用都由朝廷承包。也就是说,宗族成员从出生到死亡都是由朝廷承包的,完全属于一站式服务。
此外,皇室成员由朝廷抚养,根本不需要从事其他工作,也不需要参加科学考试。在正德时期,明武宗为王府建立了宗学,目的是让他们的孩子学习四本书和五本经典,最重要的是学习“皇明祖先训练”。只要考试通过,你就可以获得头衔。
[img]398969[/img]
谁能不羡慕这样的家庭生活呢?然而,随着古代生育能力的不限制和越来越好,明朝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宗室不允许从事四民之业,所以他们无法赚钱。朝廷每年都要花钱给他们。就像河南一样,它有84300块石头。然而,支持当地宗室需要192万元,这逐渐导致了无法支持宗室子女的局面。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朝廷是怎么做到的?
[img]398970[/img]
第一步:减少禄米
宗族的孩子们每年都有这么多的陆米,不用做事,完全过着尊重和优秀的生活。然而,皇帝必须面对朝鲜的世界,没有理由只让宗族富有,皇帝和世界人民都很穷,所以朝廷进行了一些改革。
首先,朝廷减少了宗室禄米,然后允许他们从事士农工商行业,认为他们可以赚一些钱,或者为朝廷减轻负担。不幸的是,这种伎俩并不有效。毕竟宗室的孩子习惯了懒惰。即使他们被允许从事各种职业,也没有人愿意这样做。
第二招:耍赖
既然第一步不起作用,朝廷就不得不开始作弊。怎么作弊?首先,他们拖欠了一些与皇帝血缘关系疏远家庭子女的陆米。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疏远了皇帝。他们被拖欠陆米后,无法从事四民之业,参加科举。许多人甚至陷入困境,过着乞讨的生活。
其次,朝廷不再为宗室子女的婚礼和葬礼买单,因此许多宗室拒绝结婚,导致“三十多人不结婚,十年不埋葬”的现象。这样,一些能够正常供应的宗室与这些被朝廷欺骗的宗室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img]398971[/img]
第三步:允许科举
万历时期,明神宗认为拖欠和欺骗总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又开始了改革。他决定允许宗室的孩子参加科举考试。只要他通过考试,他就可以成为一名官员,以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
此时,宗族儿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按照旧制度进入宗学。毕业后,他们可以要求朝廷给他们一个头衔,但不得由皇帝决定。第二,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一旦进入仕途,就必须放弃世袭头衔。
最后,那些既没有获得头衔奖励,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不得不从事四民工作来养活自己。但也因为他们习惯了懒惰,很少有宗族成员最终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直到明朝灭亡。也很难让他们从事四民工作。
[img]398972[/img]
最终的结果是,无论朝廷采取什么方式,都无法解决宗族问题。事实上,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种藩王制度的失败。虽然朱元璋这样做是为了子孙后代,但随着宗族成员越来越多,问题被无限放大,朝廷别无选择,只能拖垮明朝。
明朝中后期供养宗亲问题 朝廷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