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伯温官职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伯温为李善长做出了贡献,但为什么只有一个伯爵呢?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然后他开始成为一个伟大的英雄,总共有六个公爵,即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李文忠,曹国公,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玄机。
首先,李善长是其中唯一的公务员。除了他,其余的都是血腥的将军。可以说,他把头放在裤腰带上,和朱元璋一起工作。没有人会对公爵有任何异议。但只有李善长没有做出太多令人信服的贡献,而是爬上了高位。发生了什么事?事实上,朱元璋的控制技巧。我们可以把他和刘伯温进行比较,看看。
刘伯温来自浙江省青田县。他在攻城拔寨、判断形势方面给了朱元璋很多好主意。他的功劳仅次于那些冲锋陷阵的将军。李善长一直扮演着幕后管家的角色,监督粮草运输、征税、记账等,但最终,刘伯温只被封为伯爵。与李善长相差甚远,仅从工资上看,两人无法比拟,刘伯温的工资也只有240担,李善长是4000担,差了近20倍。
[img]396444[/img]
这表明:虽然李善长也有一些信用,但长期在幕后,信用不足以说服公众,朱元璋特别放心支持他,他明白:是李善长,这个人不能威胁他的地位,除了感激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诚实工作。
但刘伯温就不一样了。除了熟悉休养、治国、安天下之外,他在军事上也很有策略,尤其是判断大局的时候。如果把这放在战争年代,那就是一个不可寻求的陌生人,但现在是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这些东西的用处只能体现在一个地方——叛逆。
是的,这个问题是历代皇帝头疼的第一件事,朱元璋也不例外。如果刘伯温站起来,如果他想有一颗不臣之心,朱元璋会吓得半夜睡不着。他能想到刘伯温和他想不到的刘伯温。这不是他自己的敌人吗?虽然刘伯温一再强调自己没有贪图权力的心,但朱元璋也不敢完全相信: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道。此外,即使他没有造反的意思,如果有人想造反,刘伯温只要给他一个想法就足够吓人了,更不用说别的了。他打算贬低刘伯温的官位和薪水。
[img]396445[/img]
当然,刘伯温并不愚蠢。他知道朱元璋害怕什么,所以他不止一次提议让他回家养老,但朱元璋辞职了:圣明天子在朝廷。他不能辞职。当然,他有更重要的用途,那就是用他来约束李善长。李善长是省里唯一的家庭,他当时很难清理。我不得不说,这是朱元璋自己独特的就业技能。
当然,与朱元璋后来做的事情相比,这些事情要小得多,那就是废除宰相制。继李善长之后,大明朝又出了一位牛逼的宰相——胡。事实上,在这个时候,他有点不喜欢总理的麻烦,但超过1000人这样做了,他贸然提出废除,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于是他放纵了现任宰相胡唯庸的胡作非为,然后留在暗中监视,等到温度差不多的时候一举拿下。
[img]396446[/img]
但即使准备如此仔细,也会引起轩然大波(没有办法,这个制度太重要了)。超过一半的文臣和将军与他作战。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实施了最强硬的手段——杀死所有的头。在连接了3万多人之后,这起案件被视为尘埃落定。从此,大明王朝只有天子当国,再也没有相国作乱。这是朱元璋的算盘,虽然他没有预料到未来的内阁和权力阉割,但至少目前来看,这种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
刘伯温的功劳不是比李善长吗? 为什么刘伯温只有一个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