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记载,郑和奉永乐皇帝命令带领200多艘船舶和27800多名官兵,其中62艘大型宝船,最大的长44英尺,宽18英尺,9桅12帆,最远航线超过6000海里,绘制了最早的航海图。郑和船队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规模大,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至于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记录,差异很大。这本书包含了所有关于郑和之前使用的人数。综合排名如下:第一次是永乐三年(1405年),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有27800多人。《明史》。官员。宦官记载2万人。查继佐的《罪只录》记载永乐四年(应为三年),3.7万人。
第二次是永乐五年(1407年),每本书都没有记载。
第三次是永乐七年(1409年)。根据费信《星茶胜利》和陆荣与郑和同下西洋的《树园杂记》的记载,有2.7万多人。据郑晓《皇明四夷考》(本文收于《我的学习》)记载,有3万人。
第四次是永乐11年(1413年),根据曾与郑和同下西洋的马欢《英涯胜利》的记载,是27670人。
[img]391269[/img]
第五次是永乐15年(1417年),人数不详。
第六次是永乐19年(1421年),人数不详。
第七次是宣德六年(1431年),根据《前闻记》的记载,是2750人。@ 《郑和家谱》是27411人,没有记载年代,但记载郑和下西洋人数。明代罗茂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记载38600多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最详细地记录了郑和下西洋时团体具体人员的编制和组织。
据这本书记载,郑和下西洋时,使团人员的组织是:总兵官一员,西大元帅印记;副总兵官一员,西副元帅印记;左先锋一员,西左先锋将军印记;右先锋一员,西右先锋副将军印记;五营大都督:中都、左都、右都、坐都、行都,西大都督印记;四哨副总督:参会、游击、都事、总、西副总督印记。
指挥官100人,千户官150人,百户官500人,管粮草户官1人,观星斗阴阳官10人,翻译番书教官10人,通事舍人10人,打干余丁10人,管医药的医官132人,360行工匠,每行20人,雄兵3万人,神乐观道士250人,朝天宫道士250人。郑和船队组织如此严密完整,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丰富的航海经验。
郑和船队,根据《三室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艘是宝船,长44.4丈,宽18丈,九桅,为使太监郑和乘船。第二艘是战舰,长180艘,宽6.8丈,五桅,是船队中的战舰。
三是乘船,有300艘,长24丈,宽9.4丈,六桅,作为运输员使用。第四种是马船,有700艘,长37丈,宽15丈,八桅,用于运输船。第五种是粮船,有240艘,长28丈,宽12丈,七桅。共有1456艘。这些数字不可避免地被夸大了,但也显示了郑和下西洋的宏大规模。
让我们与几位欧洲著名航海家进行比较:1497年至1499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100名水手乘坐四艘帆船,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
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国,发现新大陆只有三艘帆船,约90人。从1519年到1522年,葡萄牙海员麦哲伦率领五艘帆船和265名水手在世界各地航行。最后,只有一艘帆船回到了西班牙,剩下的10人。麦哲伦本人死在菲律宾。
[img]391270[/img]
郑和船队七次涉海,克服了许多困难,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与世界地理发现时期的几位著名航海家相比,他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不仅是中国早期最成功的航海家,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根据郑和下西洋的各种史料,关于使团人员的记载存在很大差异,包括2万人、27411人、27550人、27670人、27800多人、2.7万人、3万人、3.7万人、38600多人,其中2.7万人以上。而且每个家庭的作者大多是明朝人,而且有的是跟随郑和同下西洋的人,他们的记述当有所本,所以很难判断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
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原本藏在明朝中央机构的兵部,可惜在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焚毁,使得今天很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规模有多大?使团有多少人?四五百年一直找不到,这个谜可能永远解不开!
郑和的船队有多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