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作家。刘彻七岁时被任命为王储。他在16岁时继承了王位。他已经统治了54年,有很多功绩。让我们给你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说到汉武帝,恐怕大家都能想到张骞通西域、北伐匈奴、南征南越、罢免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等。不用说,他的独尊儒术确定了两千年的官方思想,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汉武帝独尊儒家思想有利于皇权独裁。同时,他尊敬的儒家思想不是孔子的原始儒家思想,而是董仲舒加工的“新儒家思想”。一句话可以概括汉武帝崇尚儒家思想的原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核心思想
董仲舒对儒家学术的推广具有里程碑意义。没有董仲舒,就没有儒家思想2000多年的统治地位,甚至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一直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复古的,不符合时代潮流。董仲舒的贡献在于吸收法国思想,将时代特色融入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皇权统治的工具,赢得了汉武帝的赞赏,使儒家思想焕发出新的活力。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天人感应”思想
天人感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君权的神授,以上天的名义承认皇权的神圣。君权的神化在巩固皇权、加强帝制统治、稳定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最大受益人皇帝的高度赞扬。
天人感应的另一层含义是,君主应该是法天德民。如果他们不道德,上帝会警告皇帝地震、日食、水旱、流星等灾难。如果皇帝不想悔改,就有被“命运”(朝代替代)的危险。
二、“大一统”思想
所谓大一统,就是政权统一、思想统一两个统一。
这就是董仲舒从《公羊春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他认为统一是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常识,所以人类应该遵循法天。@ 世界必须统一思想,建立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行为准则,从而建立统一的政权。
[img]391124[/img]
三、“皇权独尊,德治国”的思想
董仲舒认为,为了社会稳定,我们应该放弃严厉的刑事法律,取而代之的是道德和政治。他反对一切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制度,强调“平衡”,主张皇权的独立尊重,遏制强大的合并,与人民休息。
为什么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
为什么儒家思想从旧纸堆中脱颖而出,被汉武帝选为治国思想?原因是汉武帝看到了“新儒学”给他带来的几个好处:
第一,有利于皇权唯我独尊
在汉武帝之前,西汉治国思想一直强调黄老无为。黄老认为,最成功的治理模式是不折腾,顺应时间。最好的统治是没有统治者,至少统治者的存在感很低。
这种思想不利于皇权的至高无上,也与汉武帝的独裁统治思想格格不入。我们来比较一下黄老思想和新儒思想下皇权的区别。
[img]391125[/img]
在黄老的思想下,皇帝是人,是管理者,三公九卿是国家政策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新儒家思想下的皇帝是天之子,是世界上神意志的代表,是超越人的至高无上的半神。帝国的所有决定都来自皇帝。三公九卿只是执行者,丞相几乎是装饰品。
二、有利于中央集权主义
西汉初年,藩王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七国之乱后,诸侯势力受到严重打击,但仍然是帝国的重要政治力量,藩王之乱时有爆发。
儒家思想统一的理论为削藩开边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打击藩王势力、实现中央高度集中的政治模式提供了立足点。这是儒家思想受汉武帝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img]391126[/img]
三、有利于封建统治稳定
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作为统一的治国理念,倡导与皇权统治结构相结合的一系列思想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形成了以这一思想体系为框架的稳定社会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皇权与士大夫平民的关系是固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西周宗法制崩溃后第二个影响深远的帝制宪法。
也就是说,汉武帝崇尚儒家思想,既满足了时代特色的需要,又满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个人皇权独裁的要求,也满足了以皇权为核心的社会长期稳定的愿望。
儒家思想与社会稳定开放统一的关系
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确实在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汉武帝的初衷并不在于此,或者他关注的焦点也不在于此。
当时,汉武帝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削弱藩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第二,现实中的皇权是独立的,然后实现独裁统治。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当时现实中的缺点,也是汉武帝的个人需要,这就是他尊重儒家思想的原因。
为什么汉武帝崇尚儒家思想?初衷是加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