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重点转移
有人认为明初海外威胁受到重视,所以郑和下西洋。然而,也许郑和太成功了,“他的海军带着荣誉回来了,并确认帝国没有来自海上的威胁”,所以“郑和和他的随从也失去了继续航行的意义”,因为他不再担心海上的威胁,明朝帝国的安全战略转向了北方。也有学者认为,正是顽固的封建思想和农业帝国的土地观念战胜了海洋观念,导致了下西洋的终结。
浪费太多了
[img]391003[/img]
中国航海史研究所认为,明朝帝国出于财政考虑停止了海上航行。在明朝帝国,从一开始就对远航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项巨大的投资。据统计,在永乐年间,大约有2000艘海船被建造和重建,其中每艘宝船的成本约为5000或6000银2,船上装载的各种奖励物品成本很高。
郑和舰队宝船的规模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负荷,而是给人一种“高耸的山脉,浮动的波浪”的印象。为了保证造船质量,明成祖毫不犹豫地“支持世界13个省的货币和粮食”。“大量的费用和虚假的库存”被认为是下西洋终止的直接原因。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明朝在洪武和永乐的基础上实现了仁宣之治。就财力而言,远航的物质条件应该比永乐年间更充足。
垄断海洋国家
[img]391004[/img]
从表面上看,每次郑和船队出海,“云帆遮阳”都是浩浩荡荡的,但本质上是“孤帆远影”。它背后没有,也不允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明成祖不允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一再下令“仍禁止海民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所以尝禁其往来”、对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禁止频率海民私通海外国家”。
严格的海禁危及沿海居民的生计,导致海洋在停止国家组织的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同时被封闭。也就是说,一旦皇室的需求得到满足,一旦听到海燕河清的消息,海洋就会从国家层面完全封锁到人民层面,导致海洋在世界史关键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缺失。
郑和七次下西洋后,为什么明朝不再继续海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