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咸,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枯木
在竹林七贤中,阮咸是阮籍的侄子,被称为“大小阮”。阮咸、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父亲阮熙曹魏时任武都太守,阮咸生卒年未知。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骄傲。他曾经是一个分散的侍郎。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所以不需要。后来被荀旭嫉妒贬为始平太守,然后死了。
[img]389892[/img]
阮咸的典故很多,大部分都是从《晋书》和《世说新语》中诞生的。总的来说,阮咸天生聪明,不善于交往,鄙视礼法,疯狂,与叔叔阮籍等人交往。诗歌和文字很少传世,尤其是精通音律,善于弹琵琶。今天的乐器“阮”以阮咸命名。
阮咸的典故有“阮咸曝光”、“和猪一起喝”、“骑驴追女仆”等,有很多错误的传播,或者因为后来的翻译错误,所以有些文章耸人听闻,没有研究,有些甚至开玩笑,有必要纠正。
阮咸曝裈
[img]389893[/img]
这个典故在《晋书》和《世说新语·任诞》中都有记载,也是成语“南阮北软”的来源。当时阮氏家族,住在道北多有钱,住在道南贫穷,阮籍和阮咸叔侄都住在道南。当时的习俗是,每年7月7日“乞巧节”,晒衣服可以避免蛀虫。道北晒的衣服都是丝绸和缎子的好衣服,阮咸也用竹竿晒出了自己的“大布小牛鼻子”。当别人问他时,他说:“我不能避免粗俗。谈谈复尔耳!",意思是我也不能免俗,只是应付而已。可见阮咸并非以贫而自卑,反而调侃讽刺,心胸开阔。后人用“南阮北软”来形容同族贫富悬殊。
需要指出的是“小牛鼻”(kūn)“解释说,为了突出耸人听闻的效果,很多文章有的说是大裤衩或者内裤,有的说是没有裤裆的短裤,这些都是自以为是的附会。事实上,在魏晋时期,人们没有内衣,而小牛的鼻子只是短裤和裤裆。《史记·司马如列传》:“就像自己的犊鼻和佣保杂作一样,涤器在市中。“犊鼻,今三尺布作,形如犊鼻,根据裴芷集引魏昭说:“犊鼻,今三尺布作。“,意思是三尺布做的短裤,挺像牛犊的鼻子风格。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裤裆,司马相如还敢在市场上穿。,岂不可笑?!
与猪酣饮
[img]389894[/img]
这个典故起源于《晋书》和《世说新语》,内容相同。《世说新语·任诞》:“所有的阮都可以喝酒,仲容到宗人闲散共集,不再用常杯考虑,用大瓮盛酒,围坐,相对较大。有一群猪来喝,直接去上,便共饮之。”。至于翻译解释,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关键在于“直接去”,《晋书》记载“咸直接去”。其实意思简单明了,就是阮氏族人都可以喝酒。在一个民族聚会上,我们不需要用普通的杯子倒酒,而是用大罐装酒,围坐在一起,用大勺舀酒。有猪来喝酒,阮咸用勺子把上面的脏东西扔掉,然后继续喝酒。
然而,在一些专家学者中,如此简单的文言文变得深不可测。许多学者把它翻译成“他不太脏,直接上去和猪一起喝酒”。其中,冯友兰先生不仅翻译了这一点,还上了学,把这种行为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们认为“阮对猪一视同仁,这表明他们对事物没有什么不同,对事物也有同样的感觉”(《中国哲学简史》)。这样的解释也很精彩!更有甚者,竟然把这件事说成名人的象征,有的更加演绎和夸张,“啧啧有声”,如此不负责任简直就是斯文扫地。
事实上,魏晋时期,葡萄酒的价格相当高。“一桶清酒值十桶苏”(“金泥玉屑丛考”)。对于贫穷的阮咸来说,浪费一大罐酒真是太可惜了。此外,阮咸也很疯狂,鄙视别人的观点。只要他快乐,他就不在乎。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行为,如果你必须上升到阮咸的“齐物我”,那就有点附会了。
骑驴追婢
[img]389895[/img]
据《晋书》记载,阮咸的母亲当时去世了。在葬礼期间,阮咸沉迷于礼貌。他曾经和阿姨家的鲜卑仆人有染。后来,阿姨准备回到丈夫家。她最初答应留下女仆,但当她离开时,她把她带走了。于是阮咸穿着孝顺的衣服,借了客人的马去追她,然后和女仆一起骑马回来,嘴里还说:“种子不能失去!后来丫鬟给阮先生下了次子阮孚(字遥集)。在《世说新语》中,马变成驴,大意相同。
阮咸骑驴或骑马,但这件事影响了他的声誉,在古代礼仪中,葬礼期间,严谨,否则被视为不孝,阮母亲葬礼期间饮酒吃肉不哭被认为更有礼貌,阮咸更多,不管母亲葬礼,幸运的女仆放纵,一起回来,自然引起了大多数批评,这就是他的职业生涯。虽然鄙视礼教,但也太过分了,难免口碑不好。正如东晋戴悝jy《竹林七贤论》所说:“咸既追女仆,世议纷纷,魏末沉沦鹿巷,抓晋咸宁中始登王。”。
阮咸神解
[img]389896[/img]
对于阮咸来说,大多数文章都集中在追女仆的饮酒上,主要是为了引起轰动。然而,阮咸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事实上,阮咸是一个音乐天才。今天的乐器“阮”以阮咸命名。
据《世说新语·术解》记载,西晋著名开国功臣音律学家荀旭善解声音,称他为“暗解”。所谓“暗解”,就是听音乐就能理解模仿,但说不出道理,其实是理论不足。阮咸被称为“神解”,意思是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然,擅长理论和技巧。荀旭曾制作过宫廷音乐,阮咸认为起调太高,不符合古乐,有悲哀之声。于是荀旭非常忌恨,便将阮咸排出朝廷,贬为始平太守。后来,当一个农民耕作时,他得到了周朝的玉尺来衡量乐律。荀试图纠正他治疗的钟鼓、金石和丝竹。他发现“一小米”比周朝短(小米,北方所谓的黄米,在古代建立了衡量的基础),所以他说服了他。
阮乐器是中国传统乐器,秦汉时期被称为秦琵琶,来自龟兹胡人,形状像梨形,被称为曲项琵琶,阮咸“妙达八音” ,善弹琵琶,并进行改进,从而形成自己特色的“阮”,共振箱形成圆形,四弦十二柱,竖手弹奏,改缠是指拨片。后来阮咸失传了。唐代开元时期,阮咸墓(或魏晋墓)出土了一件铜琵琶。它被重新发掘,命名为“阮咸”,简称“阮”。阮直到清朝才保持古老的制度。现在阮已经发展成为一系列乐器。
[img]389897[/img]
阮咸对现代最大的贡献自然是乐器阮,音域广阔,表现力丰富。其中,大阮和中阮是各民乐团常用的中低音乐器。阮咸对音乐界的巨大贡献往往被忽视,追女仆喝酒的习俗令人叹为观止。
阮咸和阮籍被称为大阮和小阮 阮咸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