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越溪,南宋状元,南宋末重臣。他出生在当地的一个家庭。他的祖父张飞是朝奉郎,他的父亲张南忠是朝散医生。张镇孙早年被誉为神童。南宋咸淳七年(1271)中举,次年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一,宋广东唯一状元,顺德历史第一状元。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客观地说,在南宋末年风雨飘摇的日子里,许多人选择投降自己的生命或个人利益,但更多的人悲惨地死去。例如,悬崖山海战后,10万军民跳上了大海。南宋灭亡前后,许多大臣为他们而死,如著名的文天祥和不太出名但一直被后人铭记的张镇孙。
[img]390085[/img]
张镇孙从小聪明勤奋。他在弱冠之前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儿童考试。然而,由于家境贫寒,生计困难,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科举考试中。直到37岁,他才考上进士,第一次考试是世界上士子梦寐以求的一等奖。不幸的是,张镇孙中状元是宋朝宗咸淳七年(1271年)。这时,南宋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蒙元大军,蒙元大军四处起义造反,朝廷被奸相贾似道控制。
张镇孙考上状元后,本可按月领取朝廷发放的工资,但考虑到国事萧条,他每次只拿一点,供家人使用,其余全部捐给国家。当朝宰相贾似道得知此事后,便想拉拢这位新科状元郎为自己所用,还说:“子乃似道所促也,省试当状元,惜相遇晚耳。面对贾似道的殷勤拉拢,张镇孙始终不为所动,并严词怒斥。看到张镇孙如此无知,手握大权的贾似道将其一次又一次地贬低,直至贬低到浙江婺州通判这一六品闲职。
[img]390086[/img]
吕文焕投降蒙元后,蒙古军队在他的领导下攻入浙江。虽然张镇孙是一个州的通判,但他没有权力和士兵。面对入侵的蒙元军队,他别无选择,只能从浙江难民南逃。想到广东家里有年迈的父母,他立即向宋廷辞职,回家为父母服务。然而,朝鲜有人以此为由诬告他“闻兵逃跑”。宋朝的赵琦很快就罢免了他。
宋末宗赵即位后,南宋小朝廷从福建迁至广东,为抵御蒙元南侵,宋廷决定启用刚直不阿的张镇孙。张镇孙出山后,被任命为龙图阁侍制、广东制造使,全权负责广东军事。上任后,张镇孙大力备战,多次击败南下蒙军,甚至光复已沦陷几个月的广州城,这无疑是对南宋军民的极大鼓舞。随后,蒙元大军因粮草不足撤军,休息半年后再次犯罪。张镇孙立即带领军队迎接敌人。在“珠江一役”中,双方都受了重伤。然而,蒙古士兵众多,张镇孙不得不退役广州。
[img]390087[/img]
张镇孙本想带领广州军民死守殉国。然而,在得到蒙古人不屠杀城市的保证后,张镇孙反复思考,最终冒着全世界的责骂投降。看到广州成千上万的人生存下来,张镇孙和蒙古人一起北上大都市。如果他真的投降蒙古人民币,他可以在元帝忽必烈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大臣。富裕的生活自然不是问题。然而,他投降蒙古人民币只是为了广州军民的安全。到达大禹岭后,性情坚强、不甘受辱的张镇孙趁守卒不备,在红梅花丛中自杀。
南宋流亡朝廷得知其死节事迹后,将其定为死亡大臣,并对其子孙亲属给予了极大的奖励。文天祥得知后非常难过和愤怒,流着泪写诗悼念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感谢张镇孙,广州人在城里为他修建了寺庙祠堂,并将其居住地命名为“状元坊”,后来的广州教育中心就在这里。张镇孙死后,尸体被发现并埋葬在广州北永泰里(今三元里),被称为“状元墓”。不幸的是,清兵在围攻广州时被摧毁。如今,人们只能在陈家祠、张家祠等地找到一些关于张镇孙的痕迹。
张镇孙:宋代广东唯一的冠军,保全人民后自杀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