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魏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公元前221年,嬴政横扫六合建立秦朝。此时此刻,在中国的地图上,六王毕,四海一,嬴政实现了他从秦王到秦始皇的华丽转变。
秦朝的建立,宣告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分离的战争离合局势彻底结束,中国历史上浩浩荡荡的封建时代拉开帷幕。
秦朝短短14年,虽然始皇帝备受争议,甚至被贴上暴君的标签,但他的历史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当时虽然不合适,但罪在当时,功在千秋。
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秦始皇的赞美。
[img]389842[/img]
但是你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人,还有这样一个诸侯,他和秦始皇平分秋色,旗鼓相等。在某种程度上,他比嬴政更有希望统一中国。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最后又失败了?
春秋时期,各国战争频繁,最终目标可以概括为“统治”。因此,出现了“你唱歌,我出现”的局面,许多小国也在战争中被淘汰。战国时期,这些统治了一段时间的国家不再满足统治地位,他们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统一世界。同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强大的国家纷纷上演全武行。
战国初期,经过改革,秦国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微弱地赢得了中原。许多国家不仅害怕秦国的力量,而且总是保持警惕,以防止鲸鱼吞咽。事实上,一开始,最强大的国家不是秦国,而是占领中原的魏国。
魏国的优势明显吗?答案是肯定的。
@ 魏国所在的中原地区物产丰富,人口密集。比如粮草行李可以和其他国家相提并论。这片“风水宝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 当时,魏国的冶金水平比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优势。在冷兵器时代,魏国首先用铁器代替青铜器,大大降低了成本,士兵的装备也变得丰富,如铁剑、铁弓等,将由士兵在战斗中携带。
@ 魏国比秦国更早地实施了改革。魏国利用李俚语和西门豹的主张,排除公众讨论实施改革。改革官员治理,奖励耕作战争,修复水利,发展封建经济。通过改革,它不仅提高了战斗力,而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也占据了主导地位。
魏崛起时,将军白起多次击败秦,使秦魏势不可挡。后来,魏武侯继续了魏文侯的做法,利用这一趋势扩大了他的领土,他的实力成为了七国中的第一个。
然而,魏国的高光时刻在魏惠王主政后逐渐变得暗淡,一切美好戛然而止。
魏惠王魏罃(yīng)他在公元前369年登上王位,是魏的第三任皇帝。此时,魏的统一将军是庞娟,军队也有最好的配置,其他国家无法企及。如果魏惠王听庞娟的话,先消灭秦国,再消灭其他国家,那么统一的伟大事业就在眼前。然而,魏惠王并没有这样做。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魏实力平平,三国属于唇亡牙寒。基于此,他们聚在一起取暖。后来,由于地域优势,魏逐渐领先于其他国家。魏惠王登基后,他的外交政策逐渐改变。
赵魏韩三家分晋
[img]389843[/img]
魏惠王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人。他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魏王,而是想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再次开辟魏国的另一个繁荣王朝。就这样,三晋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在最后的国家战争中,三晋彻底撕裂了他的脸。俗话说,联盟破裂后,齐、楚、秦收获了渔民的利益。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即使魏当时拥有巨大的军事力量,魏惠王在扩大领土的意图上也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他打南攻北,这是典型的盲目扩张。
全盛时期的魏国,就像一个负重的扁担,两端大,中间窄。如果有一端失重,短时间内很难采取应急措施。战线太长,鞭长莫及。如果魏国有明确的战略措施,集中军事力量向西走,秦国就不是不可能被摧毁的。如果是这样,魏国河西600英里的土地就不会被秦国掠夺,更不用说秦朝了。
说到这一切,或者魏惠王对人才的忽视,这可能是他傲慢的夜郎,也可能是他模糊的理解,未知。那么,曾经的魏国是如此强大,人才去了哪里呢?
人才流亡
魏惠王心胸狭窄,未能留住人才。
魏惠王在魏秦边界修建了长城,这无疑意味着放弃攻打秦国,被迫防守。经过“围魏救赵”,魏过去的荣耀消失了,失去了大片领土,军事力量崩溃了。
赵、齐等原本被三晋欺压的国家,开始不断壮大,尤其是齐秦发展迅速。
无论是军事战略的混乱,魏惠王都不重视人才。一开始,魏的能力取决于魏文侯和魏武侯对人才的运用。在魏惠王的早期阶段,也可以说人才济济。当时,魏国仍然蓬勃发展。白起、犀首(公孙燕)、孙膑、张仪、商鞅等,他们都看到了魏国的鼎盛时期,都想留在魏国展示自己的抱负。
只是魏惠王任性,自以为是。所有的天才都像他这里的草芥,根本没有重用。我们所知道的商鞅和孙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商鞅原本是孙惠王士,魏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看望他时,希望魏惠王用商鞅。公孙在去世前对王说:“如果得不到商鞅,就杀了他,不能便宜其他侯国。”。然而,对于丞相的话,他充耳不闻,甚至认为商鞅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
众所周知,商鞅转投秦国,开始改革。这一改革不仅为秦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了经济,而且增强了军事力量。商鞅的改革最终使秦国成为诸侯国最繁荣的国家。
[img]389844[/img]
此外,孙斌的战术策略仅次于孙武。对于这样一位顶尖的军事人才,魏惠王听了庞娟的诽谤,使孙斌被陷害致残,不得不假装卖傻逃离魏国。到达齐国后,他将矛头指向魏国。有了孙斌这样的军事天才,魏国安能不败吗?
后来,魏意识到自己的策略有问题,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虽然他努力补救,但他无法回到天堂。魏树敌太多,三晋联盟无法建立。
回顾过去,魏惠王登上王位时,领土辽阔,国家强大,人才济济,周边国家只有他的马首。魏惠王原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他的傲慢和目光短浅,一旦摧毁了国家的优势,他的第一手好牌就被打败了。
这也是一个富裕的家庭,魏国没有死在魏惠王手中。魏惠王“伤害”了魏国50年。他死后,曾经繁荣的魏国成为了一个平庸的诸侯国。不久,秦王嬴政统治了世界。
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如何?有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