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636年-1912年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是爱新觉罗。自努尔哈赤成立以来,共有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到清朝,国佐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政权到268年。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大一统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轨迹是一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统一,社会浪费。由于战争等因素,人口稀少,大量土地闲置。在此期间,只要皇帝给人民分配土地,鼓励生产一点,人民就会安心生产,社会经济就会恢复。
在王朝中期,由于发展红利的消失,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政治腐败,严重的土地合并,大量的人失去了土地,成为农业雇佣,整个社会,国家财政亏损,经济发展趋于停滞,甚至严重倒退。
进入王朝末期,国家财政赤字严重,官员执行力差,无官不贪,民生问题严重。这一时期,王朝基本结束。
为了缓解社会阶级矛盾,皇帝必须牺牲王公贵族的利益,把王公贵族占领的土地还给人民,补贴人民。但是,如果皇帝敢这样做,王子和贵族肯定不会同意,他们会反对皇帝,甚至卖国,投靠敌对势力颠覆自己的国家。明末投靠清朝的读者数量不少。最后,皇帝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进入这一时期,都将不可避免地灭亡。明末经济崩溃是必然现象。
[img]390809[/img]
具体来说,朱元璋接管了元朝留给他的烂摊子,明朝也经历了早期的繁荣,享受了浪费的发展红利期。但是到了王朝末期,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来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人口急剧增加。明初只有5000多万人。明末,实际人口超过1亿,增加了这么多吃饭的人。然而,土地的衡量保持不变。社会怎么能不动荡呢?
第二个问题是宗室工资对朝廷的财政压力太大。由于朱元璋早年制定的不可靠的宗室厚养政策,明末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将被带到养宗室。
第三个问题是,宗族和绅士不需要纳税。中国自古以来就制定了这一规则,为明初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在明末,这一政策已成为一种癌症。(所有封建王朝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明朝的问题)
[img]390810[/img]
当时,宗族和官绅不仅可以得到朝廷支付的工资,而且他们名下的土地也不需要向朝廷纳税。例如,万历皇帝在河南奖励了他2万顷良田,以弥补朱常勋没有成为王子的遗憾。当时,河南的土地还不够奖励,家庭官员不得不在湖北和湖南找到另一块土地来供应福王。这些土地不需要向朝廷纳税。
亲王的土地那么多,天下宗室和士绅占有多少土地可想而知。
王子和贵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但他们不需要纳税,朝廷必须支付他们的工资,支持军队和战争。谁应该为这么多的费用征税?我们只能把所有的税收压力都转移给普通人。
但正如前面提到的,世界上的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王子和贵族手中,只有少数掌握在人民手中。朝廷把所有的财政压力都转移到有土地的人身上。最后,人们只能抛弃土地,出去乞讨生活。成为一个新的群体——流民。流民赶上了太平时期,乞讨也能活下来,但赶上灾难时期,没有食物吃,饿死,他们会改名——流寇。
为什么明末会有这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杀不死?明朝人不怕死吗?
[img]390811[/img]
当然不是。如果人们吃饱了,他们就不能努力工作。说白了,明末起义就是大量的土地被王子和贵族占用,朝廷拼命向人民征税。最后,大多数人只能跟随李自成和张献忠谋生。
再说清朝。
事实上,清朝并没有从结构上解决封建王朝的发展周期性问题。事实上,清初顺治和康熙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事实上,他们只是赶上了王朝早期的顺风车。
@ 由于明末战争和清军入关混战的影响,与明末相比,清初人口急剧下降。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并不严重。此外,依靠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清初的人们没有足够的食物,不得不放弃土地作为流民的食物。
第二,明朝灭亡,明朝宗室被屠杀,大量土地成为无主荒地,使清廷有资本吸引人民。即使八旗子弟也圈地,八旗子弟圈地的数量也不是明末宗室占地的数量。清廷有足够的土地安置人民。
@ 虽然清朝也有免税和兵役的政策,但自清朝以来,士大夫的待遇大大降低,官员和地主也必须缴纳税款。相应的国家财政收入是丰富的,没有必要尽最大努力剥削人民。虽然高宗后来恢复了士绅的免税特权,但他的待遇比以前减少了很多。
一般来说,清初可以稳定明末的社会动荡,主要原因是明末战争造成的社会特权阶级洗牌和人口急剧减少造成的土地荒地现象。清朝皇帝有足够的资金安置人民,使流民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资料。事实上,清朝祖先和圣人的成就与西汉文景二帝、东汉光武帝、唐太宗和明太祖没有本质区别。
圣祖死后欠4700万两的外债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模式直到世宗实施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后才改变,而清朝经济的崛起是在高宗时期开垦了4000万顷土地后。归根结底,生产力决定了一切。
在农业时期,生产力很低,在和平时期吃饭和战争是不够的。明末,由于与清军作战50年,巨额军费大幅增加,使更多农民破产加入反抗军。国家支出不断增加,生产力不断下降,这是明末经济崩溃破产的主要原因。
[img]390812[/img]
进入清朝后,虽然生产力没有提高,但战争已经停止,这是清初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并没有改变经济疲软的问题(圣祖和祖先基本上遵循明朝的经济体系),这直接导致了康熙后期清朝的经济崩溃。自康熙47年(1708年)以来,整个清朝的国家财政一直处于收支平衡状态,甚至无法支付西北叛乱的军费。这也是世宗改革新政(实行摊丁入亩)的主要原因。
雍正后期,由于摊丁入亩的实施,人们种粮的积极性增加,高宗继位后大力鼓励开垦荒地,增加了生产力,最终实现了康乾盛世。
此外,清朝并没有逃脱王朝的兴衰。清朝发展到乾隆末年和嘉道年间,实际上也进入了衰退期。随着人口的大幅增长,生产力和土地规模没有增加,导致清末农民起义。
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这么多?清朝如何恢复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