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自战国时期赵国将军赵括。奇怪的是,赵括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直到汉朝才发明纸张。既然纸张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为什么赵括被评为“纸上谈兵”?
[img]388714[/img]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纸上谈兵”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对儿子的评价。然而,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林相如传记》,赵奢对儿子赵括的军事才能评价不高,但《史记》原文中没有“纸上谈兵”。
从《史记·廉颇林相如传》的原文来看,赵奢评价赵括的军事理论脱离现实,对战争特征和残酷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确实意味着“纸上谈兵”。然而,赵奢的整个评价中没有提到“纸”,更不用说“纸上谈兵”了。
在战国和汉代的历史文献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从未出现过,更不用说与赵括的联系了。成语“纸上谈兵”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明末成书的《东周列国志》并没有将赵括与“纸上谈兵”联系起来。
[img]388715[/img]
直到明清时期,“纸上谈兵”才逐渐与赵括联系在一起,而赵括确定“纸上谈兵”的成语来源于民国时期。总的来说,“纸上谈兵”是纸发明后的文人学者总结出来的,最后加到没见过纸的战国人赵括身上。
纸张出现在东汉时期 战国时期赵括是怎么纸上谈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