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品到四品,为什么官员不仅不沮丧,还高兴地去“谢恩”?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
古代官员升职的时候,古人一定很开心。明朝官员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什么古人不悲反喜?甚至想高调骑马去“谢恩”。
[img]388952[/img]
在古代,官员的等级只是一个普遍的概念。等级不能代表绝对的权力。有些官员看起来很高,但实际上不如一些芝麻官员。
比如这个太仆卿其实按照古代的等级可以算是三品官,肯定比大家想象的四品知府高很多,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做这样的职位呢?努力工作,没有权力,所以三品完全是虚职。另一个四品的职位叫君都御史。虽然比三品低一半,但重要性相当重要,是督察院的控制者。
都察院不仅负责监督国家司法机关,还负责调查和监督朝廷官员的日常行为。无论哪个朝代,类似纪检部门的官员都应该敬畏三分。
[img]388953[/img]
1383年,明洪武在16年内设立了官职。是都察院的官员,属于四品。虽然比三品低半级,但都察院的中枢神经系统。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 四品官“大事奏裁,小事立决”,能使一二品大员胆寒,更不用说其他官员了。
正是他们的工作性质让他们一直被其他官员奉承。毕竟,没有人愿意冒犯这样的人。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受到当地官员的对待。
[img]388954[/img]
@ 如果一个人从太仆寺从三品任转到都察院的四品任,好像低了半级,工资差不多,只有两块石头的区别,不同的职位真的有翻身当主人的感觉。我相信是你,我会偷乐趣的。
明朝官员从三品降到四品 为什么古人这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