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瘟疫经常伴随着自然灾害,人们谈论瘟疫的颜色变化,这是痛苦的。”看看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一起进入理解。
人类与瘟疫的斗争几乎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几千年来,瘟疫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为了延续生命,古人不断探索对瘟疫的认识和防治,经历了从无知到科学防治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防治措施。
古代瘟疫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致命性,导致大量无辜的人死亡。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瘟疫发生在周朝,鲁庄公20年来一直处于“大灾难”之中。这里的“大灾难”是指泛滥的瘟疫。1232年,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悲剧瘟疫也发生在金国汴京。短短两个月,“有90多万死者,无数穷人不能埋葬。”
[img]388607[/img]
据学者不完全统计,自周朝以来,中国历史上记载了近300次大型瘟疫,其中清朝最多,几乎占五分之一。
更可怕的是,瘟疫通常伴随着自然灾害。正是因为灾难发生后,人们饿死了数千英里,牲畜死亡,大量的人畜尸体没有得到无害的处理,导致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然后导致瘟疫的传播。
例如,公元612年,杨迪皇帝举兵东征高丽,但在中国却遭遇罕见的大旱,随后引发瘟疫流行,造成死者感染。
1331年,衡州多年大旱,元朝救灾乏力,导致瘟疫肆掠,“死者十九”。
由于古人对瘟疫束手无策,缺乏科学认识,不得不将瘟疫归咎于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也催生了一些关于瘟疫的神话传说。
传说古代五帝之一的朱旭,有一个叫恶魔的儿子,死后变成了一个流行的鬼魂,经常出来伤害别人,就像《命名》中记载的那样:“流行,战斗,鬼魂战斗”。因此,只要有瘟疫,人们只能采取“奉承神”的方法,希望得到神的祝福,尽快驱除瘟疫。
在《周丽·夏官》中,记载有四个人专门负责驱疫。他们都穿着兽皮,戴着面具,拿着戈扬盾,“帅百里一个房间打疫”。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的“诺戏”。除了民间自发驱疫者,朝廷还有专职的巫祝官员负责消灭流行病。
如果所有这些方法都无效,皇帝就会把瘟疫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发布一些“犯罪圣旨”等圣旨,然后亲自参加祭祀活动,在神面前含泪阅读“犯罪圣旨”,寻求上帝的原谅。
当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瘟疫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崇拜神是不可能解决瘟疫的,并开始寻找预防和控制瘟疫的方法。
那么,古人治疗瘟疫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一、隔离。
在与瘟疫的斗争中,古人逐渐意识到隔离是应对瘟疫的最佳方式。第一个记录隔离方法的是汉书:“元初二年,旱蝗、民病患者为了买药,放弃了空地。”意思是在瘟疫流行地区空出一些房屋,作为患者的隔离病房,集中治疗,防止传播,切断传染源。
[img]388608[/img]
晋朝规定:“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身无病,百日不得入宫。”汉代还有一些隔离机构,如“人坊”等。
北宋时期,越州“春疫,为病房募僧,视医疗饮食”。为了隔离感染疫情的人,地方政府不得不招募僧侣照顾病人。普通人不愿意照顾他们,所以他们不得不向慈悲的僧侣求助。
二是改善公共卫生。
秦朝时,对乱扔垃圾、“弃灰于道”实施处罚,不仅要罚钱,还要责令他服苦。
古人也特别重视水源和生活环境的消毒防疫,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这种防疫方法。地方官员也逐渐重视人民群众的用水卫生。“疫情兴起,或沟渠不泄,蓄其污秽,熏蒸成人。”除了“差淘渠人通渠”,政府还采取了“疏通河道,不积污,挖井泉,不喝浊”的方法。后期甚至采用了“驱蝇祛疫”的方法。
在个人卫生方面,古人认为“疾病,内外扫,完全亵渎衣服,添加新衣服”。所谓的“亵渎”是旧衣服或脏衣服。脏衣服隐藏污垢,容易滋生细菌。同时,提倡“衣服应该干净,饮食应该冷漠,卧室应该开放,窗户应该开放,疫情应该自然消失”。
第三,药物治疗。
在《疫诊一得》中,记载了一种叫做“清瘟败毒散”的处方药,至今仍在使用中。古人还使用焚烧苍术、木香、降香等芳香药物,以达到避污、健脾化湿的效果。《金匮要略》还记载了一种叫泽泻汤的药物,对瘟疫也有抑制作用。
[img]388609[/img]
第四,对染疫人群进行救助。
汉平帝刘李时期,瘟疫的流行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生活。所以他在第一年开始了两年的圣旨,所有在瘟疫中死亡6人的家庭都给了5000元;4人以上的家庭给了3000元;2人以上的给了2000元。这笔钱名义上是葬礼上的钱,实际上是对亲属的一种经济援助。
如果在疫情爆发的那一年,没有人埋葬尸体,政府将为这些人提供善后服务。例如,在梁武帝时期,营城疫情爆发,城市“死者178”,出现了大量被遗弃的尸体。朝廷命令给死者棺材,以防止疾病感染。南宋嘉定的第一年,江淮地区的瘟疫肆虐,导致尸体堆积如山。政府站出来招募志愿者,每次埋葬200具尸体的第一个奖励最后通牒。
然而,由于封建皇帝固有的“家庭世界”思想,除非疫情发展到危害其统治的地步,否则很难对感染疫情的人实施实质性的帮助。@ 总的来说,古人防治瘟疫的方法大多有很大的目的,那就是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
如果瘟疫在古代爆发,人们会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