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贵族,在春秋战国时期蓬勃发展。贵族是中国古代特殊群体的一部分。虽然他们的数量很少,但他们的权力、社会地位和财产高于社会上的其他阶层,并控制着帝国的顶级资源。然而,隋唐以后,这样一个群体迅速下降,最终慢慢消失。发生了什么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往下看。
历史上有许多贵族家庭,隋唐时期,中国贵族达到顶峰,唐太宗李世民是贵族中的贵族。李世民的曾祖父是当时西魏的陇西郡公,北周建立后被封为唐国公。祖父李琏继承了曾祖父的爵位,被封杀中正大夫,加封柱国将军。他的父亲李渊更是太神奇了,七岁时袭封唐国公,历任三洲刺史和迁卫尉少卿,还担任当时军事重镇太原太守。隋文帝的孤独皇后正是李渊的姑姑,所以隋阳帝杨光是李渊的表弟,所以李渊深受信任和重任。
[img]387498[/img]
据有关统计,从唐朝成立到唐朝灭亡的200多名宰相中,有80%出生在士族和门阀。可以说,当时唐朝的核心基本上是由贵族组成的。然而,变化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因此,有一个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即科举制度。隋唐科举制度对贵族阶级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使平民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了平民阶层的渗透,贵族虽然受到冲击,但基本盘还在,但唐末黄巢之乱后,一切都变了。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当黄巢占领长安时,他下令屠杀城市。虽然叛军后来平静下来,但几乎所有朝鲜贵族都在屠杀城市中被杀。后来控制朝政的朱温更是大肆肃清唐朝贵族,使贵族阶层雪上加霜。随着五代十国的频繁战争,贵族阶层几乎消失了。
[img]387499[/img]
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本人依靠武力夺取权力,因此他对武将有很大的限制。宋朝更注重文学而不是武术,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者的地位,而且大规模扩大了科举官员的招聘。依靠贫困家庭的平民阶级也可以使他们的统治更加稳定,朝廷不必受到门阀的约束。这就是为什么贵族阶级后来慢慢消失的原因。
隋唐以后为什么贵族阶层开始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