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作为七品小官,水平低,待遇低,事务复杂。如果是明朝的知县,待遇会更差。如果不是因为家境贫寒,退休后连朝廷都没有帮助。清朝时,知县的待遇有所改善。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顺治时期,朝廷对官员的退休待遇主要是土地。这与清朝入关后的圈地运动有关。大量平民土地被占用。朝廷将这些土地分配给官员和八旗,这可以帮助清朝维护统治。
[img]386645[/img]
@ 顺世六年,朝廷颁布诏书:“所有官员致仕时,督、抚、布、按、总兵各给园36亩,道士、副将、参将各给园24亩,府、州、县、游、守等官员各给园18亩。”
这种直接分封土地的做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土地有限,官员增长无限。@ 这一政策持续了很长时间,清朝改为给官员发薪银两,或加衔,以示优待。
这些政策在逐步实施之前已经调整了很长时间。乾隆年间,官员退休待遇开始区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退休后可以领取任何时候的全部工资,另一种是退休后只能领取任何时候的一半工资。这种区别主要是为了鼓励在职官员努力工作,在未来获得更多的退休工资,但也为了节省国库费用。
清朝以后,雍正以后,在职官员的收入在原规定的工资之外,北京官员的工资增加了一倍,地方官员的工资增加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然而,当朝廷发放退休工资时,他们都削减了这两项工资,只保留了最少的工资,即为国库省钱。乾隆时期规定,如果官员达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并获得批准,他们可以在退休后享受任何时候的所有工资。
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但在官方评估中被认为是老年和生病的官员,你只能在退休后享受任何时候的一半工资。被朝廷强制退休的,官员没有资格享受退休工资。一般来说,像知县这样的地方官员被迫退休的原因是能力不足。或者知县被降级,但现任官职中没有空缺,只能责令退休。这种做法也能刺激官员主动退休。乾隆年间,官场更新缓慢,大量新人无法获得新的官职。
当时,为了缓解无官的局面,他们开始为他们开辟特殊渠道,消除就业隐患。清朝是为了鼓励官员退休,增加官场更新的速度。
[img]386646[/img]
对于知县来说,如果你想获得最高的退休待遇,你需要在任期内得到更好的评价,并在年龄后主动退休,每年有机会获得45两银的退休待遇。
到了嘉庆年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当时,官员的待遇开始与军事成就联系在一起。嘉庆六年来,朝廷特别向三品以下官员颁布了法令。对于曾经建立过一、二等军事成就的官员,如果他们在60岁时主动退休,他们可以向朝廷请愿,并在任何时候申请退休后领取全部工资。
如果你在50岁时申请退休,你是否批准在任期间享受一半的工资。这不是为了武将的待遇。在清朝,知县作为一名文官也有责任保卫土壤和抗击敌人。当发生叛乱时,它也将被调到前线参加战斗。这些都是特殊待遇。清代文官的退休年龄为70岁。一般来说,如果他们在70岁之前申请退休,退休后就不会有退休待遇。
只要你有军事成就,知县就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所有的工资。如果知县在战场上受伤或有功牌,如果他们在60岁时要求回家,经朝廷批准,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享受一半的退休工资。50岁以上的知县要求退休的,只能享受任何时候四分之一的工资。
如果你在战场上没有军事成就,你就没有资格在退休后享受退休工资。嘉庆将把军事成就与待遇联系起来,主要是因为当时清朝的叛乱,当地官员拒绝真诚地工作,朝廷不得不将军事成就与退休待遇联系起来。然而,在道光时期,也有规定,那些在任职中被降级的官员,不能核实,退休后仍按原官方级别支付工资。
这些规定一直影响着清末的官场。然而,在清末,知县的职位经常发生变化,一群人可能在两三年内发生变化。知县退休官员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对于清朝知县来说,退休后,如果在任期内表现出色,退休时主动告老归乡,一般可以享受每年452白银的退休工资。如果在任期内提前退休,每年可享受22.52白银的退休工资。如果被迫退休,就没有退休工资。
在嘉庆之后,那些建立军事成就的知识县可以提前退休,并有机会享受原来的待遇。在道光时期,那些被降级的知识县也可以享受原来的待遇。这是清朝知识县在不同时期退休待遇的变化。
退休后,清朝知县是如何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