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也是魏国百年霸权的先驱。当他在位时,他有一群有才华的人,这对魏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时,魏国西有秦、南有楚、韩、北有赵、东有齐。每一个都是潜在的威胁。魏文侯率先以李悝和翟黄为阶段实施变革。
[img]385400[/img]
李悝的变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李悝为魏国服务时,汇集了各国的刑典,形成了《法经》,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了变法。后来,吴起和商鞅的变法实际上是在发展李悝的变法实践。可见魏文侯有见识,使魏一步步走向强大。
翟黄推荐吴起守卫河西,西门豹防守赵国,乐羊攻灭中山国。因此,魏国成为第一个强大而称霸的诸侯国。当时,秦国被魏国压制在洛水以西,几乎灭亡。
魏文侯也很清楚,秦人擅长武术。虽然当时秦国不尽如人意,但用武力攻击秦国很可能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因此,魏文侯拜孔子大弟子夏为师,在西河大力实施仁政,建立西河学派,造成秦国大量人才流失。
[img]385401[/img]
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即位。他在公元前393年两线作战,同时攻打郑秦。虽然李悝已经去世了,但著名将军吴起仍然在那里,给了秦一个严厉的打击。
公元前389年,秦军在阴晋城外安排部队,魏武侯亲自到前线奖励士兵。吴起率领5万魏军反击秦国,赢得了“阴晋之战”。
在吴起的两次打击下,秦国离灭亡只有一线之隔。然而,魏文侯受鬼谷子文化影响最大。无论是吴起、李悝、乐羊还是西门豹,他们都是平民,因为被魏王重用而出名。
魏武侯时期,儒家文化对魏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魏国的许多公共贵族也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如叔叔痤疮、儿子等。然而,才华横溢的叔叔痤疮更倾向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到吴起对他的威胁,魏武侯怀疑吴起,吴起离开魏投楚,魏国错过了灭秦的机会。
这种情况在秦国也发生过。公共贵族为自己谋取私利,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相对较少。后来,秦孝公使用商鞅,这也代表着来自平民的人可以被秦朝使用。在商鞅的改革中,废除了旧的清朝和贵族的井田制度,并颁布了军事奖励的二十等爵制度和土地私有制。
[img]385402[/img]
魏惠王即位后,本来有机会灭秦,但都错过了。商鞅还在魏国的时候,曾经向公叔痤疮提出过“秋守春战”的建议。公叔痤疮也认为“分秦”其实就是“灭秦”。这种考虑和魏文侯半农半游牧的亲戚一模一样,但当时魏国已经失去了吴起。
此外,此时的魏王骄傲而自负,认为他可以一举摧毁秦国。结果,联盟没有达成一致。相反,他与其他诸侯国建立了一个梁子,因此他错过了摧毁秦国的好机会。
还有一次,在秦献公中箭死亡。在秦孝公执政的过渡时期,魏国著名将军庞娟抓住了这个机会。我们应该知道,此时的秦国已经陷入了内乱,分为两派。如果魏国趁机进入,他可能无法成功。庞娟多次写信要求魏惠王西进。战争越早,对魏国就越有利,并列出了灭秦的原因。
但魏惠王并没有把小秦国放在眼里,没有任何举动,结果错过了机会,秦国最终会在秦孝公的带领下,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
[img]385403[/img]
在他去世之前,他的叔叔考虑了魏国。他告诉魏惠王,商鞅是个可用的人。如果没有,他会被杀的。魏惠王听了,但没有认真对待,这使得商鞅最终被秦国使用。
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兵攻魏,魏国迎战魏惠王的弟弟公子昂。值得一提的是,公子昂曾经是商鞅的朋友,但在这场战争中,公子被骗被俘,魏惠王被迫将河西部分土地献给秦国求和。
魏惠王有三次灭秦的机会,但三次错过了机会。归根结底,魏惠王的骄傲和自负,以及魏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最终失去了魏文侯的基础。
《战国政策》是一本国家历史书,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战略,讲述了魏文侯、李悝、吴起、魏惠王、崛起的秦国,展现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和社会风貌。它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经典,可以通过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
魏惠王有三次机会消灭秦国 为什么最后都错过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