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唐朝怪谈:弟弟科学考试不及格,母亲打了弟弟

科举考试是古代朝廷选拔官员的全国性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乡镇考试、中央省级考试和宫殿考试。乡镇考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级考试为“省元”,宫殿考试第一名为“状元”。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隋朝大业第一年,科举制度诞生,成为贫困学生成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直到清朝光绪31年和1905年才被废除。

自科举制度实施以来,有无数的学生通过科举考试成功,无数的学生在科举考试中不幸失败。

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关于科举考试和考生的故事。有很多奇怪的谈话,人们在饭后谈论。

后人对一个奇怪的故事感到惊讶。在这个故事中,是哥哥考不上,但是妈妈在考试不及格后打了哥哥。为什么?

[img]385377[/img]

01、弟弟失败了,弟弟被打了

唐宪宗年间,有一位名叫李景让的大官,李景让家里有两个弟弟,二弟叫李景温,三弟叫李景庄。

李景让和他的二弟李景温从小就很有才华,学习也很努力。因此,他们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但李景让的三弟李景庄,却经常考试不及格,李景庄试了很多次,也没能考上进士。

然而,李景庄非常执着。他必须每三年参加一次科学考试。从唐宪宗到唐宣宗,他仍然没有通过考试。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担心小儿子的未来,她试图说服年过半百的大儿子李景让成为权臣。

希望李景能帮弟弟一把,为弟弟疏通关系,让李景庄也能考上功名,入朝为官。

一向孝顺的李景让拒绝了母亲的要求。他说,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是出于选拔人才的考虑。如果他们通过后门破坏了规则,违反了举办考试的初衷。

它不仅使科举考试本身失去了正义,而且使无能的人融入了国家治理的团队,这是坚决的。

郑的母亲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她知道李静让话是合理的,所以她没有一步一步地强迫她。然而,当小儿子李景庄在科举考试中再次出名时,他不可避免地感到愤怒。

不仅气小儿子不争气,气大儿子也不做兄弟恭敬,于是,一腔怒火无处发泄的郑氏对不肯帮弟弟的李景给了一个教训。

这演变成了弟弟考试不及格,弟弟被打的情况。

[img]385378[/img]

渐渐地,李景让家里的“怪事”流传开来,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景让被打的原因。

李景庄多次失败后,宰相终于受不了了。他告诉负责科学考试的官员,今年他将被李景庄录取,否则他的大哥将再次被打败。

因此,经过一番波折,李景庄终于在宰相的帮助下考上了进士,李景让被打的日子也终于结束了。

02、打儿子也是为了救儿子

事实上,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是一位聪明又懂得教育孩子的妇女。

小时候,李静下了一场大雨。这场大雨冲倒了李家后院的院墙,露出了一个装满钱的坑。

李静让他的兄弟们非常高兴。他们正准备把钱拿出来花,但他们被母亲郑阻止了。郑告诉儿子,不劳而获会导致灾难。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走上正确的道路。

因此,在郑的坚持下,李景让和弟弟们把被大雨冲出来的钱埋在了原来的地方,并在上面修建了新的院墙。

在监督儿子们学习的同时,郑氏还告诉他们,入朝为官一定要清正廉洁,绝不徇私枉法。

李景让上任浙西观察使时,遇到一位私下谈造反的将领,李景让下令军法处置这位将领。

但李景让也没想到的是,执行军法的人下手太重,竟然把顶嘴的将领活活打死了。

[img]385379[/img]

士兵们看到他们的战友在队里白白死去,愤怒不平。他们组织闹事,大喊要求李静发表声明。

郑听说这件事急中生智,在士兵们对李景让开始之前,她赶到朝堂,当众以母亲的身份斥责李景让。

郑破口大骂,说李景让辜负了天子的信任,他的所作所为让母亲蒙羞,为正直忠诚的祖先感到羞愧。

郑甚至亲自上手,脱下李景让的裤子,拿着拐杖打李景让的屁股。

在场的人看到郑真的把半百多岁的李景让压在地上,也很傻,他们只能放弃麻烦,站出来打开母子,劝郑放过李景让。

郑氏解决了原本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李景让没有受到其他惩罚,继续当他的大官。

@ 郑通过打哥哥的方式让弟弟得名,也许不仅仅是为了发泄愤怒,而是为了她自己的考虑。

@ 郑氏确实得偿所愿,在保住大儿子名声的同时,让小儿子考上了名声。

03、母亲教导有方李景让三兄弟成功

在她的谆谆教导下,郑氏的三个儿子长大后都很有前途,很正直。

李景让的官职一路从御史大夫变成了西川节度使,最后官到王子少保,分公司东都。李景让死后,还被封为王子太保,并被授予“孝”称号。

没有仕途,李景让也颇有文学造诣,他是唐朝中期的书法家。

据《新唐书·李景让传》记载,李景让的行书足以与古代书法家媲美,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收藏。

[img]385380[/img]

李景让的一首诗《送华州周侍郎立秋祭岳诗》、《望春宫赋》、《南渎大江广源公庙记》和一系列残句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受到后人的赞誉。

后人称赞李景让的性格,称他清醒寡欲,廉洁奉公。

最后,李景终老于洛阳老家了。当李景72岁去世时,他的家人一辈子都没有当官积累财产。

李景让的二弟李景温也是一位以美政闻名的官员。他曾是华州刺史和尚书右城的建议医生、福建观察使和观察使。

李景让终于考上进士的三弟李景庄也当上了刑部侍郎。

04、小结

父母是形成孩子三观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出身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正郑秀外慧中,为人正直,善于教育孩子,儿子们才能在她的教导中成长为刚正不阿、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唐朝怪谈:弟弟科学考试不及格,母亲打了弟弟唐朝怪谈:弟弟科学考试不及格,母亲打了弟弟

,,,,,,,

  • 贪官污吏郭元振为何被武则天选为一国宰相?
  •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早年十八岁中了进士,任四川通泉县县尉。在他任上,经常做一些不法勾当,甚至买卖人口,私铸钱币。当...

  • 大唐历史上卫怀王李元霸是怎么死的?
  • 由王饰演的李元霸 说起李元霸,大家都有印象。任何看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或《隋唐演义》的人都知道,他手里拿着两把八棱紫...

  • 崔涣是谁?崔涣一生有何功绩?崔涣生平简介
  • 崔涣(707年——769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宰相,博陵郡王崔玄暐之孙,礼部侍郎崔璩之子,出身于北朝时期“卢、崔、郑...

  • 古时候,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 在古代,它被称为科举考试。接下来,让我们听听他的一些故事。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古代人专门用来形容一种人...

  • 为什么唐代人跳舞很受欢迎?为什么跳舞会成为日常生活?
  • 很多人不了解唐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热播的《妖猫传》。长安鲜花盛开,宫廷里经常举行各种宴会。除了喝酒和享受,宴会还...

  • 郭元振:唐朝是一位著名的宰相和将军,揭示了他的传奇生活
  • 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做出贡献的时代。边塞诗让我们领略了唐朝的边境风格。当然,背后有更多的边境人,比如郭元振。下面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