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能算刘邦发小的只有萧何和卢婉,他们俩和刘邦一样,都是丰邑人,只是这两个人带兵打仗都不行。
[img]383028[/img]
刘邦、萧何的剧照
萧何出生于文官。秦朝时,他是沛县的主要官员,主要负责人事调动。萧何也精通法律。刘邦出兵后,他一直负责后勤工作。刘邦称王为皇帝后,萧何晋升为丞相和相国。汉初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都是由萧何制定的。
卢婉和刘邦住在同一年、同一个月、同一天出生的胡同里。从小到大,没有必要说他们的童年关系比刘邦和小何的童年关系更密切。同样,刘邦出兵后,卢婉虽然跟着他,但很少带兵打仗。他只是担任客人的服务员。说白了,他是刘邦的生活秘书,但这并不影响卢婉将来封侯拜将,甚至称王。
[img]383029[/img]
周勃剧照
其他与刘邦共同作战的人,如樊迅、曹参、夏侯英、周勃,确实能打得很好,但他们不是丰邑人,也不能算是刘邦的年轻人。丰邑属于沛县管辖,但两者是两个地方。沛县位于丰邑东部约40或50英里处。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这段距离是为了防止它们成为小障碍。事实上,在当代,两个生活在40或50英里外的人不太可能变小。@ 把同沛县起兵的人都当成刘邦的发小是不正确的。
[img]383030[/img]
刘邦和沛县应该在担任泗水馆长后开始交流。泗水亭靠近沛县,两地可能不到十英里,为刘邦进出沛县,与当地官员交朋友提供了便利。可以想象,刘邦成为馆长后,比丰邑更频繁地生活在沛县。此外,由于萧何在沛县工作,刘邦与沛县官员交流,中间人穿针引线。
刘邦出兵前,樊霆靠卖狗肉为业,品牌在沛县小有名气。刘邦好吃,好酒,和樊霆交朋友是合理的。至于周勃、曹参、夏侯婴,他们都在沛县工作,其中周勃从事武官等职务;夏侯婴担任稳定的司御,负责赶马车接送往沛县的官员和使者;曹参被监禁,即逮捕和照顾囚犯。
[img]383031[/img]
刘邦出兵后,沛县有100多名当地骨干跟随他,但最著名、最有成就的是与他沟通最密切的人,也就是被后人视为他的年轻人。他们的成就自然与他们的军事成就密不可分。至于这些人为什么能带领军队战斗,原因并不复杂。一是与刘邦的关系不寻常;二是由当时的情况造成的;第三,这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条件。
平时,这些人更喜欢刘邦,把刘邦当成大哥。他们之间有很强的江湖兄弟忠诚。例如,夏侯英在玩耍时被刘邦意外伤害。当他被调查时,他宁愿再次受到重大惩罚,也不愿说刘邦受伤了。另一个例子是,刘邦放下兵役逃到芒砀山后,政府将妻子吕雉抓到大牢抵罪,也多亏了平时一些好朋友的帮助。@ 刘邦起兵后,自然最信任这些人,而领兵打仗自然需要充当头目,刘邦首先要把这些人委以重任。
刘邦的信任是他们起点高于其他人的先决条件。此外,当时他们和刘邦是“同一条线上的蚱蜢”。即使他们像鸭子一样被赶上架子,他们也必须硬着头皮,这也被称为形势所迫,别无选择。
[img]383032[/img]
曹参剧照
至于他们自己的条件,他们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出生在樊霆屠夫身上,战争杀人只是为了升级他们的事业;另一个例子是周勃,他被选为武官,因为他可以拉硬弓。而且,当你身临刀光剑影的战场时,人们的潜能会被激发出来。如果你不想死,你必须努力。
为什么刘邦的发小能打仗? 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