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将详细解释~
为有效统治广阔的帝国领土,元朝实行地方省制,实现统治者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img]382420[/img]
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对这一结论感到难以理解:
地方政府也拥有经济和政治权力。为什么汉初郡国并行,唐朝节制最终把制度演变成分裂势力,而省制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管理?
从制度层面来说,如何通过科学设置规避风险?
本文计划从经济、军事、人事任免、山川和地理环境四个方面回答上述问题,以便向方家学习。
一、行省充当中转站,向中央运输财富
作为地方最高政府,银行省统筹辖区内所有盐类、酒类、金银类、商业税征收等资金和粮食税。
财富首先由路和直隶州(府)征收,然后送往行省集中,因此诸省成为世界藏富之所。
但行省并不能完全控制这些财富,其中大部分需要解运京师供朝廷使用,其余的则留作各省的日常使用。
那两部分的比例是多少呢?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全国年钞共400万锭,仅解运京师就有280万锭。由此可见,当时中央和地方的财富分配比例相差很大,高达700万锭:3。
此外,虽然银行和省份有权控制地方留用财富,但也受到很大限制。
大德三年(1299年)明确规定,银行省只有权使用中国统一钞票少于1000锭。超过这个金额的,必须经中国书记省批准。违反这一规定的,将受到处罚。
岭北行省官员忻仁宗在元仁宗时,擅自支钱奖军,即被免官。
通过钱赋大额支出咨询制度,中央政府对银行省的动向一清二楚,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虽然各个州的财富集中在行省治所,但上交比例高达70%,使行省成为向中央运输财富的中转站。
至于全国11个省份剩下的30%,蛋糕这么小,说明各省留用的资金非常有限。
经济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从经济上削弱了地方叛乱的可能性。
二:行省虽然负责军队,但受到多方限制
元廷对各省境内军队的管理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
@ 提调军马的官员由朝廷任命。行省官员由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位长官组成。
朝廷确定领军人选,并以金虎符为凭证,确认其提调军马的资格,其他长、二官不得介入。
这说明军权来自朝廷,既可以给予也可以收回。
掌握在皇帝和枢密院手中,各省只能奉“智”“命” 而行。
同时,行省不得擅自处罚军队中的将军犯罪,需要咨询枢密院议案。
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指示和审批制度,省官自行决策的权力大大降低,只能按照朝廷的命令行事。
[img]382421[/img]
@ 各省驻军的驳杂化。
该省的军队包括直接受该省控制的汉军和新附属军队,以及蒙古军、探马赤军和其他隶属于枢密院的中央军队。中央军队驻扎在当地,其制衡意义不言而喻。
此外,朝廷还根据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在各省之间调出镇守部队。
到元十五年(1278年),元廷下令分扬州行省兵,命铁木儿不花一万块钱到江西行省备战。
大德元年(1297年),命湖广行省遣军代驻属于云南省八番、顺元等地。
这种定期和不定期的防御变化和调动显著削弱了单个省的军队实力,各省军事属性的复杂性也限制了当地军队,使他们不敢鲁莽行事。
行省统辖驻军,是元代地方政府中唯一拥有较大军权的机构,自然具有地方分离的可能性。
然而,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元廷确保地方政府不会形成独立的军事力量,只能禀命忠于朝廷。
三:中央政府掌握人事权力,确保地方官员的忠诚
作为地方机构,银行省的人事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银行省及其下属各级官员“受命于朝后仕”。
皇帝亲自选拔行省二品以上官员“选自特旨”。
其他品秩的官员由中书省和官部负责,从三品到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从七品到九品的官员由官部“提案”,中书省每月举行一次政事审查。
即使是未入流品的官员,其选择也由中书省官员确定,每月由官员“全注” 一次。
平宋后,针对云南、福建、四川等偏远地区赴京需要“涉荒万里”的情况,元廷规定,中书省委派使者会每三年与省官、台湾同行监督一次皇家历史,并调动其官员。
与中央政府任命元地方官不同,汉代郡守可以“辟举六百石以下的官僚”。唐朝的节度使得有权辟官,权力更大。
地方政府自行任命官员,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封闭体系,分离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联系。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
元政府通过人事任免权,始终牢牢掌握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各级地方官员的权力。
路府州县虽然与行政省有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但更多地体现在公务交流上,但与其未来和命运有关的任免权属于中央政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地方各级官员忠于朝廷的职业官僚属性。
四:狗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除山川危险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划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山川形便,另一种是犬牙交错。
[img]382422[/img]
所谓山川形便,是指以天然山川为行政区划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结合 一致。
元以前的地方行政区划以此为主,简单易行,但如果用一些易守难攻的高山大川划界,很容易造成地方分离。
比如刘备占据四川,北有秦岭屏障,东有巫山之险,四川盆地丰富。
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的元朝行省划界原则,打破了自然山川之险,使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域交织在一起。
这一举动是为了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危险。
通过观察《元朝行省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划分的脉络:
陕西省越过秦岭,有汉中盆地。湖广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省也跨越南岭和广东。河南省江北省以淮水南北为一体。江浙省从江南平原蜿蜒到福建山区。虽然四川省略有成为四塞之国,但其北部的秦岭屏障已经消失。
这种地理划分难以形成长期分离的气候。
本省采用犬牙交错的划分方式,使山川与地方行政区域交织在一起,消除了地方危险的地理环境风险,不易分裂。
什么是省制?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元朝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