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年,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开始攻打赵国,派重兵到赵国邯郸,试图一举摧毁赵国。此时赵国刚刚经历了长平之战,国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根本无法再抵抗秦国的攻击。就在大家都认为赵国要结束的时候,赵国平原君的妻子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这位夫人原本是魏国信陵君的妹妹,所以她本能地向哥哥求助。信陵君也知道唇亡牙寒的道理,说服魏王在水火中救赵国。魏王派晋鄙和大军十万来救赵国,晋鄙都怕秦军的威力,就在远处观望不敢前行。信陵君开始着急,于是和魏王的妻子计划如何救赵国。于是魏王的妻子把虎符偷出来交给了信陵君,于是信陵君夺取了晋鄙军权,打败了秦军,拯救了赵国继续生存。这也成就了信陵君的一个故事。
除了赞扬信陵君在这个过程中的勇气和智慧外,我们还应该知道为什么他可以用一个小虎符夺走君王任命将军的兵权?
[img]378484[/img]
这个虎符不像玉玺那样用来盖章皇帝,但它们的功能是相似的,都代表着权力,一个是政治权力,一个是军事权力。有了他,你就可以掌管全国各地的兵马了。有了兵符,你就可以控制军队了。
当时虎符一般都是铜虎形做的,是皇帝或者中央政府发给地方官员或者统领作为调兵证明的。虎符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皇帝手中,另一部分在统兵将领或地方官手中。用兵时,两部分合二为一调遣军队,旁边会有皇帝派来的专人监督。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控制兵权是非常必要的。汉朝的汉献帝没有兵权,被架空,过着认贼作父的生活。
[img]378485[/img]
从表面上看,设置虎符是为了派遣将军,而更深层次的一步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敌方将军的军事权力,防止地方官员自尊地对抗中央政府。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皇帝必须分兵来管理管辖权。许多士兵一生中很难见到皇帝。他们处理最多的事情是与他们的将军打交道。如果将军对他们好,他们会发誓要忠于他们的将军。皇帝没有亲自给他们好处。即使他们给他们好处,他们也会通过他们的将军传递好处,士兵们也会感激他们的将军。
秦朝对这样的规定真的涌入了极端。调用50多人的军队需要使用虎符。可以说,中央集权确实达到了顶峰。但这也是有益的。当时,秦朝没有虎符就失败了。否则,秦朝的历史将被改写。
虎符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这些都不确定。军队名义上是皇帝的,工资是朝廷提供的。然而,在战争中,没有必要有将军的领导。俗话说,将军在外,军令不受影响。此外,一些打过胜仗的将军,尤其是有威望的将军,即使没有虎符,他们仍然可以以自己的威望调动大量军队,理由是清军侧或救援驾驶。但一旦有了叛逆之心,就是严重的,唐朝的安史之乱就是这样。自古以来,皇帝就非常禁忌拥兵自尊的将军。许多知道保存生命的将军在成功时要求辞职回家,以防止皇帝不信任自己摆脱自己。韩信、岳飞这些人死得多么可悲,不禁让人感叹。
对皇帝来说莫须有罪名不需要证明,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愿放过一个。一点礼貌委婉一点就能像宋太祖那样杯酒释兵权。对兵权而言,不仅仅是虎符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副将、监军等。这显然是宋朝,他们当时的兵将都是轮换的,但这也是北宋兵力如此虚弱的原因。古代军队承认将军的威望只是很少。他们大多依靠虎符的动员。当一支军队第一次成立时,他们被灌满了服从虎符和皇帝的观念。新兵训练最重要的一课就是知道虎符长什么样。这也是为了防止将军用虎符反叛的保证。虎符对他们不是至高无上的,最至高无上的是皇帝本人。
古代的兵符有多重要?士兵只认兵符,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