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战国时期,为什么魏国读者一路高开低走?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公元前389年,魏国将军吴起率领他亲自训练的5万名魏武卒和3000名骑兵与50万名秦军作战。吴起依靠精锐的士兵和先进的武器,打败了秦军十倍以上的人。秦国精力充沛,危在旦夕。
出乎意料的是,吴起刚刚在魏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公元前387年,吴起被排除在外,逃往楚国。六年后,楚国令尹的吴起率领楚军援助正在被魏国攻击的赵国。虽然魏武卒还在,但失去吴起的魏武卒似乎失去了灵魂,在楚赵联军面前不堪一击。
[img]377935[/img]
《战国风云》中的吴起
楚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名,吴起也成为当时杰出的军事家。
这时,魏国才到了第二任君主,已经露出了衰落的线索。从那以后,魏国一路高开低走,背后只有两个君主的性格和士人的流失。
[img]377936[/img]
魏国鼎盛时期地图
一、 君王的品格
君主在一个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性格可以直接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如果把君主分为三六九等,魏国第一君主魏文侯就是一流君主,第二君主魏武侯就是三流君主,第三代君主魏惠王就是一流君主。
魏文侯魏斯是魏国的创始人。公元前403年,分晋后,韩、赵、魏正式被周天子封为诸侯。
三家分晋的时候,赵国分的土地比较多,而魏韩两国分的土地比较小。韩国和赵国曾派使者到魏国,联合魏国攻打对方。
面对魏文侯果断拒绝的诱惑,劝说韩赵三晋唇齿相依,唇亡而寒,魏文侯在位期间,三晋一直亲如一家,周围的齐、秦、楚都不敢轻举妄动。
魏文侯去世后,三晋亲如一家的关系立即被打破。公元前386年,赵发生内乱,魏武侯甚至帮助赵朝攻打邯郸。此后,三晋铁桶联盟不复存在。
魏惠王时期,出现了齐国军师孙膑主导的“围魏救赵”的著名战役。
孟子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魏文侯在位期间,可以做礼贤下士。比如他尊子夏为师尊,支持子夏创办学校。这是魏国最早的学校“西河学校”。西河学校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士子。未来,魏国的李悝和将军吴起都将成为西河学校的人。
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魏国能够成为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主要是李悝率先变法图强。
魏武侯的视野远远赶不上他的父亲魏文候。有一次,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游览黄河。魏武侯看着陡峭的山川,不禁觉得魏依靠这样的山川,边防牢不可破。许多大臣听到后都同意了。
吴起听后批评说,这样的言论简直就是亡国之音。战国前,夏商朝都有保险,但这两个朝代最终都灭亡了。他们的君主昏庸,不修德行,不修内政。说地理位置不是一流的治国策略,而是人才。魏文侯在这一点上能感觉到,魏武侯却感觉不到。
[img]377937[/img]
《战国风云》中子夏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还有一些附属小国。这些国家的关系非常微妙,可以用牵一发来形容。
魏国最初的首都位于安邑,魏惠王继位后将首都东迁至大梁。魏惠王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西方的秦国已经被魏国打败,已经到了退不可退的地步。魏惠王准备打东方国家的主意。
一切都有两面,但魏惠王只看到了迁都的好一面,他甚至没有想到坏一面。作为一个君主,这是一个禁忌,君主必要的美德之一是做一切。
可以说,魏惠王亲自把魏国送到了漩涡中。在魏国东部,齐国立刻坐不住了,开始改变自己的方式。西部的秦国也有机会呼吸,很快颁布了求贤令,招募了世界上有志之士进入秦国。
二、士人外流
魏文侯在位期间,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都是平民。魏文侯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第一个能做到人尽其才的君主。
但魏武侯时期以来,魏国逐渐从任人唯贤走向任人唯亲。
魏武侯不能像他父亲那样善用人才。在选择相邦的问题上,魏武侯选择亲信田文作为相邦,而不是吴起,吴起开辟领土,整顿军事。(这田文不是孟尝君)
吴起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也是一个对权力欲望很高的人。他一生的愿望是成为一个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相邦。魏武侯没有自己就任命了田文。吴起心里有一万个不满。
后来,吴起被叔叔的痤疮所挑衅。吴起觉得自己完全失去了国君的信任,逃到了楚国。魏国没有给吴起一个相邦地位。吴起进入楚国仅一年就成了楚国的尹令。吴起开始在楚国展示自己的技能,领导变法图强。
很快,吴起率领楚军攻打魏国,对魏军造成了重创。
[img]377938[/img]
孙膑在战国风云中
公元前361年,魏国相邦大叔痤疮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并告诉魏惠王如果不使用商鞅,就杀了他,不要让他去其他国家效力。看着丑陋的商鞅,魏惠王根本没有把他叔叔的痤疮当回事。他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了商鞅。
事实上,这不仅是魏惠王的问题,也是他叔叔的痤疮问题。魏惠王不能知道别人的善良和责任。他的叔叔不得不等到他即将失败时才愿意推荐别人。他担心当他活着的时候,别人会比自己更被重用。
一个国家的氛围就是这样形成的。君主和臣民的心胸越窄,视野越短,国家就会一直走下坡路。
商鞅就是这样一个人,也符合战国时期弱肉强食的特点。前面的乐羊,吴起,后面的白起都是这样的人。
秦国变法图强取得一定成绩后,商鞅于公元前341年联合齐国和赵国攻打魏国。骗魏国公子想和谈,把公子引入秦国大账,趁机攻打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不得不割让河西之地寻求和平。
[img]377939[/img]
商鞅在《芈月传》中
三、霸主的陨落
公元前343年的“马陵之战”,魏国遭受了重大损失。魏王子死后,庞涓将军自杀,魏国完全失去了霸主地位。魏文侯被周天子封侯才60年。从那以后,魏国一路高开低走,在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摧毁。
魏是最有可能统一战国的国家。结果君主不能知人善任,把吴起和商鞅这两个不朽的才华交给了其他国家。虽然历史上从来没有假设过,但如果吴起和商鞅能被魏国使用,战国会有另一个结局吗?
战国初期,魏国实力如此强大 为什么魏国一路高开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