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个仅次于玉玺的物体,那就是可以调动兵马的兵符。即使有兵符在手,也不怕做出以下犯罪行为。
首先,我们来谈谈兵符,也叫虎符。它是中国现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据说它是由西周姜子牙创造的。它是由地方政府发给掌兵将军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部分存在朝廷,左半部分存在统兵将军或中央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的铭文才能失效。虎符专门用于公共,每支军队都有绝对应的虎符。
战国时期,秦相吕不韦掌握了大量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嬴政亲政后,于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集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吕不韦空无一人,没有实权。
[img]378902[/img]
事实上,古代底层士兵参军只是为了混合食物,不是为了保卫国家,君主至上,忠诚的爱国主义思想远离他们,他们只认为军队的上级,甚至一些高级军官他们不知道,如果上级军官想动员他们,首先必须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身份,古代信息传递非常慢,归根结底,仍然是一个信息差的问题。
兵符制度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兵符分为两部分,右部分在君主手中,左部分在军队中。君主统帅出征时,会派人带着诏书和君主手中的半个虎符去军队。看完诏书,两个兵符合二为一,就可以出征了。除了训练,新兵入伍最重要的是知道虎符长什么样,知道虎符。没有完整的兵符,军队就不能调发,士兵认不认人。
皇帝为什么不能再造一个兵符?没有人模仿兵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技术难度太大,很难模仿兵符。兵符背面凹陷,尾部呈弧形凸起,背面不平整不规则,但两块可以结合在一起,除非用原来的模具做成一模一样。此外,兵符的表面写着复杂的文字,模仿这些文字也相当困难。
@ 如果你想换兵符,你可以全换一对。只换一个补另一个肯定不对。此外,兵符和玉玺一样,只是权力的象征。不是说有兵符就能当将军,有玉玺就能当皇帝。只有有资格的人才能负担得起。举个例子,一个乞丐能不能不经意间拿起一枚兵符或玉玺成为将军或皇帝?显然不是!在不合格的人手里什么都不是,但在将军和皇太子手里,情况就不一样了。
兵符系军队调动国家安全,政府自然有一套完整的防伪系统。所有的兵符都必须配合诏书使用,每个地方的军队都使用不同形状和铭文的兵符。只有皇帝知道所有兵符的形状铭文与哪支军队相匹配。即使你的兵符和诏书是完美伪造的,你也不知道这个兵符是用来调动哪支军队的。
[img]378903[/img]
除了模仿难度太大的原因外,其实主要原因是你不能随意调兵。调动军队时,皇帝需要亲自写的文件才能有效。在文件中,你会清楚地说明谁将调动军队,你将被调动到哪里,调动军队的时间和时间,你应该一个接一个地写下你所做的一切。
有了这么多的程序,我相信当时的人们想模仿兵符,但他们不想模仿步骤。当时,制作兵符也是一项非常严格的任务。兵符从第一任皇帝那里传下来,只有下一任登基的皇帝才能拥有。制作兵符后,所有模具都将被销毁。这样,就没有人能模仿这个复杂的过程,即使是原来篆刻的人也很难制作出完全相同的兵符。
皇帝要讲信誉。皇帝虽然权力至高无上,但也要注意以德服人,以法治天下。否则,大臣和将领将不服,增加被谋反和兵变的可能性。兵符并不是说造就造的,随意造兵符本身就违反了皇帝立下的规则。此外,皇帝的权力也没有那么大,会受到各方势力的制约。以康熙为例。他早年不是被鳌拜、吴三桂等人限制睡不好吗?更别说光绪皇帝了。
为什么古老的虎符能动员军队?为什么没有人模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