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苍黄,百万大师过大江”、“千寻铁锁沉入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长江自然屏障怎么样?古往今来,它并非没有被打破!
以地理形态取胜,想打赢战争,这从来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崇祯皇帝想阻止满清骑兵,靠的不是自然屏障——崇祯皇帝的时候,一个小山海关把满清拒之门外;换了李自成,八旗从山海关滚滚而来。你觉得李自成不如朱由检吗?
是李自成直接打败了崇祯,而不是满清兵。满清确实给崇祯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并非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因素。@ 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崇祯真的迁都南京,放弃北方的一半,很可能会导致李自成的闯军和多尔根八旗兵之间的直接战争。崇祯可以在南方坐山观虎斗。当他们两败俱伤,然后出来收拾残局,成为“中兴之主”,难道不美吗?
[img]377966[/img]
然而,历史真的能像想象的那样美丽和简单吗?
更不用说农民起义军一直认为明朝是主要敌人,对八旗军没有情感敌意,他们走到一起,是决定,还是联合攻击,还不确定;除了李自成,还有许多农民起义军,南方的张献忠比李自成建立政权早;我们不考虑这些外部因素,只说崇祯本人,大明内部。
要“从山观虎斗”、“收获渔民的利益”不仅在于外部的相互竞争,而且在于他们自己的内部应该有统一、团结和强大的力量。只有君主和大臣一致、和谐、和谐,我们才能战胜敌人。
崇祯能做到吗?
是的,江南很富裕。与北方多年的荒野和饥饿相比,南方可以说是天堂的普遍存在。然而,全国的税收不足以与崇祯作战。现在领土丢了一半,税收范围缩小了;敌人更强大,有更多的地方要花钱。以前的税收制度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吗?
钱不够怎么办?只能加税。加税必然会引起农民的反抗,迫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叛徒”、为了消灭他们,义军必然需要花更多的钱,收取更多的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办法是改变税收制度,将部分农业税转移到商业税上。我们应该知道,明朝中后期,南方的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富有敌人”的商人并不少。更不用说,是《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一个县的土豪劣绅,临死时库存商店,有大约10万家庭资产,不包括几所房子和这些房地产。
[img]377967[/img]
明朝长期征收商业税的想法被一顶“与人民争利”的大帽子扣除,使统治者头晕目眩,税收问题消失了。现在国家陷入困境,如果崇祯想推广商业税,它能成功吗?
要改革中国近2000年的税收制度,这不是一件小事。除了统治者的坚定意志外,大量真诚、坚决执行的官员也是必不可少的。崇祯皇帝任性、反复无常,喜欢在遇到问题时逃避责任,严重缺乏与大臣的相互信任。搬到南京能改变北京的这些缺点吗?
如果你不能解决你的内部问题,你就不能建议一个团结和强大的组织。如果你不够强大,无论外部环境有多好,你都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有了长江天障,崇祯要是南迁,大明会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