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王子是名副其实的王位继承人。只要王子不太离谱,皇帝就不会抛弃他。那么李恒就是王子,为什么要篡夺李隆基的王位呢?
当然,历史上也有太离谱和被废弃的王子。例如,唐太宗的第一位王子和长子李承乾是一位行为艺术爱好者。他从事同性恋、杀害建议者、与兄弟作战,甚至计划暗杀同父同母的兄弟李泰。最后,他不得不反抗宫殿,最终迫使李世民放弃王子的位置。
也有一些王子生活不好,什么也没做,最后被冤枉和抛弃,如汉武帝王子刘根,武帝老,疏远皇后和王子,甚至相信王子用巫术谋杀自己,最终导致刘根被迫叛逆,战败自杀。
那么李亨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他的王子坐稳了吗?
[img]378881[/img]
事实上,李恒并不是李隆基的第一位王子。他在28岁时被确定为储君,因为他的兄弟和前王子李英被废除。此后,李隆基的宠儿李林甫和杨国忠集团多次威胁王子,但总的来说,他的王子地位仍然非常稳定。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李林甫去世,杨国忠在马尾坡被杀,王子的敌对势力被一扫而空。在李隆基看来,李恒是一个无可争议的继任者。然而,当时,李隆基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为了拯救唐朝,他不得不安排或默许各种力量对抗安史之乱。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将军和王子逐渐有了支持士兵和自尊的想法。例如,李白投靠的永王李林实际上是李恒的反对党。
说李隆基想让李亨成为皇帝是没有用的。如果其他王子在战争中坐大,他们可能会夺走储君的位置,这对李亨不利。
与此同时,李隆基已经逃到蜀国,无法控制整体情况。曾经辉煌的唐朝实际上处于分散和独立的状态。没有统一的指挥,战争就无法平静下来。@ 取代李隆基的权威需要一个新的权威。
[img]378882[/img]
这时,作为原来的王子,李恒必须站起来,振作起来。虽然从以后的历史来看,他不适合当皇帝,但预防将军和重用宦官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然而,在马尾变革的关键时刻,当唐玄宗失去民心和军心时,李恒勇敢地站起来承担责任。这种精神令人难忘。
@ 虽然“篡位”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但李亨在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也保护了当时大唐的利益,这是值得尊敬的。
李亨原本是太子,为什么要篡夺李隆基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