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和练子宁都是明初的重要文臣。金幼孜出生于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游山村,而练子宁出生于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黄家村。作为同一个县的村民,他们都是著名的天才。他们曾经一起去新干县做一名彝族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学者。
作为同学,他们很快就培养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练子宁直言不讳地对金幼孜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辅国的好大臣,而我将成为忠臣!”后来,他们的仕途确实如练子宁所料,一个成为辅国著名大臣,另一个成为殉国忠臣。
[img]379192[/img]
练子宁和金幼孜作为最好的朋友,会有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主要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朱迪的反篡位时做出了相反的选择。
练子宁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忠君思想的人。虽然他的建议经常被建文帝朱允炆忽视,但当朱迪突破南京时,练子宁仍然拒绝背弃朱允炆。
对于那些拒绝屈膝投降的人,朱迪立即派人把他绑在自己面前。面对朱迪,练子宁表现出一副正直的样子,对他篡权谋位大喊大叫。朱迪气得下令割掉他的舌头,说:“我没有造反,只是周公辅成王的故事!”
听到朱迪用这么牵强的理由为自己辩护,没有舌头的练子宁气得立刻用手指蘸着嘴里的血,在地上写了四个大字“成王安在?”
朱棣对龙颜大怒,立即下令将练子宁凌迟处死,杀害全家,共有151人,还有371个亲属,被流放守边。
[img]379193[/img]
另一方面,金幼孜则完全相反。朱迪入主南京后,他立刻跑去表示忠诚。再加上自己的才华,他很快就得到了朱迪的赏识和重视,让他和解缙、胡光等人一起进入内阁,成为朝廷的核心大臣。
之后,朱迪在首都和外北征都会选择带金幼孜。他在整个永乐朝都很受欢迎,洪熙朝和宣德朝也大致如此。洪熙朝期间,金幼孜甚至一人领了三份工资,一份是礼部尚书,一份是武英殿大学士;一个是翰林学士。
宣德朝时期,文采斐然的金幼孜也肩负起了编写《太宗实录》和《仁宗实录》的重任,最终在宣德六年秋天安然去世,享年64岁!
既然金幼孜和练子宁是亲密的朋友,为什么他们对朱迪篡位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