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平战争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古代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让我们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失去了45万支主力军。看到这种情况后,燕国落井下石,趁火抢劫。不幸的是,他们连续两次攻击赵国,最终都失败了。
既然赵国不堪一击,为什么燕国不能打败赵国?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img]376792[/img]
一、燕国没有抓住好机会。
虽然秦国在长平战役中杀害了赵国45万军队,但他自己的损失也相当严重。这使他们不敢继续发动进攻。与此同时,新获得的党也不稳定。因此,秦国撤军休养。这持续了整整一年。
这段时间应该是燕国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但此时他们并没有发动赵国最大的进攻。
一年后,秦军重组旗鼓,重新发动对赵国的进攻,围攻邯郸一年。这时,是燕国进攻赵国的时候了。但燕国没有这样做。
燕国在长平战争近10年后的公元前251年真正攻击了赵国。当时,燕王派首相李腹到赵国,与赵国建立了友好战略。李腹回国后,他告诉燕王,长平战争结束后,赵国都死了,孩子们还没有长大,这是攻击赵国的好机会。所以燕王对赵国发动了一场战争。
我不知道栗子的腹部是通过什么来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如果你在长平战争后立即发动进攻,这仍然是合理的。10年后,那些在邯郸战争中上过战场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而且他们正处于勇敢和善于战斗的年龄。他们怎么能说赵的孩子没有长大呢?
二、赵国有廉颇、李牧等名将。
虽然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但他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降低。然而,有廉颇、李牧、庞宇等将军。因此,赵军的战斗力并不弱。
当燕国在公元前251年第一次攻打赵国时,廉颇率领军队与燕军作战。在这场战争中,廉颇打败并杀死了栗腹,一直击败燕国的首都,包围了燕国的首都。最后,是燕王派使者求和,廉颇取消了对燕国首都的包围。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43年,由于廉颇被怀疑被迫离开,燕王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他再次攻击了赵国。这时,庞宇承担了赵军指挥官的负担,打败了燕国轻敌的剧辛。随后,李牧参与了对燕军的攻击,因此燕军惨败,前后损失了2万人。从那时起,他再也无法与赵国作战了。
三、赵军精神强大。
[img]376793[/img]
赵军无疑是战国末期除秦国以外最强大、最顽强的军队。虽然他们在长平战役中输给了秦军,但他们的活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经过邯郸战役的磨练,新一代赵军的人数虽然不如以前的赵军,但在精神力量上不亚于以前的赵军。
正是有了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在长平战争后出现了一个短暂的ZTE。他们不仅两次击败燕国,而且在廉颇的领导下夺取了魏国的繁阳。然后蒙叛率领10万军队攻击赵,赵国庞率领军队抵抗。在这场战争中,赵军击败了秦军,杀死了蒙叛,杀死了秦军3万人。然后,秦国的桓带领军队攻打了赵国。李牧率领军队与秦国作战,歼灭了秦军10万人。
赵军连续两次击败秦军,可见赵军的精神力量有多强。
四、燕国后期政治刀法混乱。
说燕国后期政治刀法混乱,除了两次在不恰当时期与赵国发动战争外,还有他们对待秦国的做法。特别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不但没有成功,还把燕国推到了火线上。话说回来,就算荆轲刺秦王成功了,也没用。秦从秦孝公开始,历代君王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即使秦王嬴政被杀,其他人也会站出来,这对秦国的整体没有影响。
燕国的统治者也很平庸。从前面栗腹在不恰当的时候对赵国发动战争,剧辛率领燕军打赵军,可以看出燕国无论君臣都不优秀。由此可见,他们打不过赵国是合理的。
长平之战怎么样?为什么燕国打不过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