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孟子被称为亚圣,崇尚仁义之道,但对于一个国家的君主来说,这个道理太空洞了。梁惠王在历史上怎么不给孟子面子呢?孟子是怎么反击的?
有一次,亚圣孟子跑去见梁惠王姬,对方说:“老先生,你千里迢迢赶来。你想给我的国家带来一些好处吗?”
对此,孟子说:“大王,你为什么一见面就谈利益?一个国家不仅要考虑利益,还要看是否符合仁义。”
“大王说怎样才能对我的国家有利?士大夫说怎样才能对我的家有利?普通士人和普通人说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如果上上下下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国家就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img]376799[/img]
“一个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大国,将来能杀死其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士大夫。”
“一个拥有1000辆战车的中等国家,将来能杀死其国君的,必须是拥有100辆战车的士大夫。”
“无论是一个拥有10000辆战车的国家的出租车医生;或者一个拥有100辆战车的出租车医生,在1000辆战车中。虽然他们的实力与整个国家相比不是很强大。”
“但是,如果这些士大夫和你一样,利文在当前,仁文在后,那么他肯定会想尽办法夺走国君所拥有的一切。”
“一个重视‘仁’的人不会抛弃他的近亲,一个重视‘义’的人不会忽视他的君主!”
“大王!你只需要重视仁义。为什么要谈利益?”
梁惠王是魏国的第三任君主。熟悉春秋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的第一位霸主。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努力下,魏国率先进行了深入的改革,迅速富国强兵起来,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摧毁了北部的中山国,南部的楚国和东部的齐国一次又一次地被它击败,似乎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更加努力,也许将来扫灭六国,统治世界的将是大魏。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交给了魏惠王,却被他活活打败了。首先,在桂林和马陵的两场战斗中,他们被齐国击败,损害了庞娟将军。后来,他被商鞅变法强大的秦国夺走了河西。南方的楚国不再关注魏国。魏国失去了第一强国的地位。
@ 孟子来魏国见魏惠王时,魏惠王迫切希望孟子能给国家带来有利的东西。
孟子自然知道魏惠王所说的对国家有利的话,自然是指富国强兵,让魏国再次崛起。
[img]376800[/img]
孟子一直非常重视仁义,义利之争是他思想的核心。当你梁惠王开门的第一句话时,孟子一定不愿意谈论利益。
此外,梁惠王称孟子为“老人”,这意味着老人,这显然不是孟子这样一个受过教育和著名的人的好名字。可以看出,梁惠王根本没有太注意孟子,也没有把孟子当作一个值得听教导的老师。
孟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实施自己的仁政思想。梁惠王的态度意味着他仍然沉迷于称霸王,这是一个充满世俗气息的想法。
孟子一直对富国强兵不太感兴趣。土地和金钱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小利润。只有遵守仁义之路,才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
孟子通过一个非常典型的推论,为梁惠王描绘了一幅画面。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只追求利润而不看正义,整个国家将是多么悲惨。
孟子的推论气势夺人,使梁惠王哑口无言,在这场论战中败下阵来。然而,梁惠王最终只是被说服了,最终没有选择在魏国实施孟子的仁政思想。
梁惠王在历史上是如何得罪亚圣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