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鳌拜和多尔根的结局不是很有用,但谁在巅峰时期更强大?谁有更大的权利?事实上,在历史上,鳌拜是多尔根面前的弟弟。
第一,多尔根的爵位和身份高于鳌拜。
顺治登基后,多尔根和济尔哈朗成为摄政王。然而,济尔哈朗是一个局外人,不敢冒犯多尔根。因此,多尔根基本上有最终决定权。
从那以后,多尔根带着清军入关,逐渐完成了统一世界的伟大事业。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太大了。既然他不能当皇帝,那就给自己加上各种特殊的头衔吧!
@ 多尔根是和硕睿亲王,亲王这个头衔,本身就远远超过了一般大臣。
[img]377045[/img]
@ 多尔根成为摄政王后,把自己提升为叔叔的摄政王,皇帝见到他时不得不喊叔叔。
此外,清军入关后,多尔根将自己提升为皇叔父摄政王。前面多了一个“皇”字,意思自然不一样。
这还不够。顺治五年后,多尔根直接成为皇叔的摄政王。所有的仪式排场都和皇帝没什么不同。顺治见到他时,不得不喊他的父亲。
好家伙,把自己封到这个高度,基本上已经到了大臣的天花板。说实话,在古代,权臣不敢这么做,多尔根是创纪录的。正是因为皇父的称号,大家对孝庄嫁给多尔根产生了各种怀疑。
另一方面,在顺治登基初年,他被任命为议政大臣,但不久就得罪了多尔根,两次差点被杀,最终以革职为民。
顺治亲政后,才意识到鳌拜的忠诚,立即将鳌拜调到身边,担任心腹重臣。然而,鳌拜的地位并没有太大提高,只是一流的侯,后来被提升为二等公。
直到顺治去世,鳌拜才被提拔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太子太傅。
康熙初年,鳌拜的头衔是一流的公爵,也就是公爵。这是普通郡王无法比拟的,更不用说和多尔根这样的亲王相比了。
二、多尔根在八旗上的地位远远超过鳌拜。
众所周知,清朝注重八旗制度,但严格来说,满汉没有区别。只要你在旗帜上,你就是清朝的贵族,满族汉人都有资格在旗帜上。
然而,当努尔哈赤建立八旗时,只有满八旗,八旗中的满人占了大多数。后来,有了汉八旗和蒙八旗,大量的汉人和蒙古人加入了进来。
八旗制度是清朝统治的核心,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看《铁牙铜牙纪晓岚》时,虽然小沈阳是一个极端的大臣,但当他看到旗帜的主人王子时,他仍然不得不跪下来磕头,自称奴隶。
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在旗主面前,小沈阳确实是一个家庭大臣或奴隶。即使他是首席军用飞机大臣,在旗主面前也不容易。
多尔根是正儿八经的正白旗旗旗主,也就是说,整个正白旗的人都是他的家臣或奴隶,这绝对是清初核心人物的象征。
[img]377046[/img]
另一方面,鳌拜只是一个镶嵌黄旗的副都统,不是旗主,连都不是。只有镶嵌黄旗的旗主才配得上与多尔根平起平坐,鳌拜在多尔根面前明显矮了两段。
三、多尔根专权的时间远远超过鳌拜。
准确地说,自从1643年皇太极病逝,顺治登基后,多尔根就成了清朝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在多铎和阿济格的帮助下,他掌握了正白旗和镶嵌白旗的兵马。
当多尔根成为摄政王后,他很容易掌握皇帝的权力,所以他手里有更多的正黄旗和镶嵌黄旗的兵马。因此,多尔根手中至少有四个旗帜。
此外,红旗和红旗的大多数领导人也支持多尔根。因此,多尔根作为摄政王后的权力立即达到了顶峰。这就是为什么他很容易摆脱皇太极长子的英雄气概。
从1643年成为摄政王到1650年多尔根病逝,他至少掌管了7年多的权力。
鳌拜的情况不一样。1661年,顺治任命他为辅政大臣时,还任命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等其他三位辅政大臣。鳌拜的排名其实是最低的。
尤其是索尼活着的时候,鳌拜根本无法独占权力,一切都要征求索尼的意见。即使索尼太老了,压不住鳌拜,很多重大事件都要讨论。
也就是说,长期以来,鳌拜即使成为辅政大臣,也没有达到专权的程度。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索尼于公元1667年去世。首席大臣去世了,这给了奥拜一个打破平衡的机会。今年,奥拜罗编织了几项指控,强行摧毁了苏克萨哈,苏克萨哈一直反对他。这可以吓傻遏制必隆,只是成为一个好绅士,随便奥拜怎么做。
从那时起,鳌拜正式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权臣。但1669年,16岁的康熙带着一群侍卫清理了鳌拜。这意味着鳌拜的专权时间只有两年。这与多尔根七年多的专权时间无法比拟。
总结:他们都没什么好结局的。
说实话,历史上能从头到尾做好事的权臣并不多,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身份。霍光和张居正一离开前脚,他们的家就被抄袭了。
虽然多尔根和鳌拜的结局有点不同,但他们都以悲剧告终。多尔根死后,顺治一开始把他封为清成宗。结果,两个月后,顺治剥夺了多尔根的所有头衔,甚至把他踢出了寺庙。
鳌拜被康熙夺冠后不久就死在监狱里,被剥夺了所有的头衔。直到1713年,康熙才再次授予鳌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头衔。雍正年间,鳌拜一等公爵恢复。
1778年,乾隆想起了多尔根,这恢复了他的王位,并对他的成就做出了公平的评价。然而,斯人已经去世了,这种追求没有多大意义。
谁在巅峰时期更强大?谁的权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