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舆论环境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近年来,雍正皇帝成为了一代网络名人,这得益于雍正王朝、《后妃入宫》等一系列影视文化作品的宣传,但最重要的是雍正自身的气质和风格,受到了广大网友尤其是直男的追捧和喜爱。朱批上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句话瞬间吸引了无数粉丝,一个说话直率、恩怨快乐的非典型皇帝形象跳上了纸。
正是这种性格的存在造就了古今皇室第一本奇书《大义感迷录》的诞生。这本书前所未有。除了雍正,没有其他皇帝会做这种身份不好、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简单来说,曾静、张熙等“大V”通过类似今天“自媒体”的形式,在民间宣传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故事,以此为中心,衍生出各种版本,生动介事。
[img]374495[/img]
作为“文字狱”盛行的朝代,这种出格的做法很快就被当地官员掌握了。他们三次五除二地赢得了曾静和其他人,并紧急向皇帝报告,等待首都的调查和处罚。换成其他皇帝,遇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一定是龙颜大怒,更别说砍头了,凌迟加朱九族基本上就是曾静等人的归宿。但雍正是不同的。当然,他也很生气,但他更受委屈——自从他继位以来,在强大的“八爷党”的秘密势头下,篡位的谣言越来越强烈。即使他晚上努力工作,爱人民,许多人仍然愿意相信篡位的说法,这给朝野舆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偏偏老八那群人也不能简单地镇压,只能继续用优秀的治国表现来打破谣言。苦与累根本无处诉说。
[img]374496[/img]
现在连民间人都来安排自己了。这是什么?还有我这个皇帝在他们眼里吗?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在直男雍正的悲愤下,他做出了一个让皇室官员目瞪口呆的决定:亲自上阵,一个个辩驳,一定要把事实说清楚!雍正属意下,曾静和张熙获得了免费游京城的机会。没过多久,他们就更幸运地遇到了雍正皇帝本人,他们被他们黑了无数次。雍正亲自用了几天时间,与曾静张熙摆事实讲道理,以最佳辩手的表现,说曾静等人痛哭流涕。看到他们已经软化了,雍正继续他的计划,组织笔杆亲信,开始整理他多年来教育曾静张熙的课件,恢复他继位的每一个细节,一个接一个地驳斥朝鲜野外的虚假言论,最后出版了《大义感迷录》。
拿到新书样稿后,幸福的雍正第一时间找到了曾静和张熙,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杀你,同时保证子孙后代也不杀你。你不是“大V”吗?以前是怎么黑我的,以后带着这本书,怎么洗白回来!曾静和张熙捡起小命,自然连连磕头发誓,下半辈子只做这件事。雍正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他要求地方政府量化印刷《大义感迷录》,配合曾静等人的宣传,确保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教育。结果,雍正死后,乾隆一上台,就做了两件事:一是要求地方政府全面收回《大义意识迷录》,严禁任何形式的外流;二是重新抓住曾静和张熙,立即砍掉头。
与雍正对问题的看法不同,乾隆认为,这两个屁民活着完全是为了让皇室面无存。皇帝的身份是什么?屁民的身份是什么?皇帝赤膊上阵与屁民辩论。天威在哪里?至于《大义感迷录》,乾隆不说,也不知道心里抱怨了多少次。傻父皇,你不明白什么是越描越黑吗?屁民爱看热闹,怕天下不乱。本来他们只能传错误。你可以,各种细节都出来了。这不是给人加工材料吗?他们还会说,你为什么不为自己的辩护感到内疚?此时,整个舆论环境也大不相同。雍正在位时,政敌环绕,如履薄冰;乾隆是第一个从秘密存储制度中受益的人,没有反对者。他的权力是不受约束的,他为所欲为。纵观乾隆一朝,文字狱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前人,它的发端正始于此。
曾静公开抹黑雍正,雍正为何没有处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