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1584年6月6日至1630年9月22日),字号自由,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让我们看看。
崇祯二年,自己之变。
崇祯皇帝逮捕了曾经最信任的将军袁崇焕,他当时是蓟辽的主管。后来,他对袁崇焕进行了几个月的严厉审讯,最终判定了袁崇焕的罪行。所有16岁以上的家庭成员都被处决了,15岁以下的家庭成员都被当作家奴,流放了妻妾、子女和兄弟。
袁崇焕本人被判处极刑,没有尸骨,只剩下一个头。
[img]375711[/img]
历史上,袁崇焕的死一直受到不同的评价。有人说这是袁崇焕自责,袁崇焕当时确实有叛国嫌疑。也有人说袁崇焕运气不好,遇到了怀疑好的崇祯皇帝。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只有一年前被皇帝深深信任的将军被自己的皇帝处以极刑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谈谈当时在位的皇帝崇祯。
崇祯皇帝不同于历史上许多亡国君主。继位后,崇祯大力铲除阉割党,勤于执政,生活节俭。他还犯了六次罪。可以看出,崇祯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君主。
[img]375712[/img]
但与此同时,崇祯童年的不幸经历导致崇祯的性格非常多疑,经不起批评。我自己说我不好,但别人绝对不能批评我。
崇祯继位初期,是魏忠贤率领的阉割党集团,势力鼎盛时期。当时阉割党和东林党分阶段取得胜利,在朝廷占主导地位,控制朝政和政治黑暗。在国家外部,后金正在不断扩大势力。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他们不断干扰明朝的边境,他们一直盯着大明。
这种内外忧患的局面让崇祯皇帝非常头疼,对大臣们也不是很信任。崇祯皇帝在位的17年里,被杀的大臣数不胜数。其中包括7位总督和11位巡抚,内阁更换频繁,前后使用人数不少于50人。由此可见,皇帝崇祯的性格是多么可疑。
然而,尽管崇祯是一位非常不安全的皇帝,但崇祯一开始对袁崇焕非常信任。
[img]375713[/img]
公元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后金以少胜多。这时,后金的军事实力逐渐超过了明朝。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明军在东北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崇祯上位后,明朝对外战局早已彻底侵蚀。
就在这时,袁崇焕站了起来,告诉崇祯,他可以在五年内回到辽朝。这无疑是崇祯当时的一大惊喜。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崇祯重用了袁崇焕,并将北方的战争全权交给了他。尽可能满足要钱、士兵和士兵的所有条件。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崇祯皇帝和袁崇焕的蜜月期。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崇焕的口号依然响亮,但对后金的战争却有限。这让崇祯开始怀疑袁崇焕的能力,同时也开始怀疑袁崇焕是不是偷奸耍滑,想养寇自重。就在这时,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间接为后金长驱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袁崇焕的一系列操作开始让崇祯的怀疑越来越重。
此时,后金统治者已经有了崇高的抱负和成熟的军事战略。对于如何攻击大明,有一个紧密而全面的计划。简而言之,经过一系列的原因,最终在崇祯二年十月,也就是杀死毛文龙三个月后,迎来了“自己的变化”。
[img]375714[/img]
此时,后金绕过袁崇焕艰苦经营的防线,直奔首都,这是大明第一次让后金直接兵临城下,直接击中皇帝的额头。崇祯原本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性格,这一事件的发生直接改变了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态度。崇祯觉得自己的智商被羞辱了,觉得自己被袁崇焕骗了。此时,崇祯皇帝心中的怀疑和不满不再是一颗小种子,而是一棵生根发芽的天大树。
此后,袁崇焕与后金讨论和解,以及后金的反对计划。当时的机会已经完全由后金控制,后金占据了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时,后金以讨论和名义开放,无论是否玩,对大明都不好。
[img]375715[/img]
当时的袁崇焕,就像脑子短路一样,直接跳过崇祯,私下和后金商量和解。一个将军应该在哪里做这种越权行为?崇祯皇帝心中的怀疑之树,是彻底开花结果的。
此时,后金还宣布与袁巡抚有密约。后金军队的压力迫使大明同意袁崇焕与后金讨论和平,并特意让两名被俘太监听到后金与袁崇焕的“私人交易”,然后让他们回去向崇祯报告。
现在,事情已经完全完成了。如果说崇祯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杀袁崇焕的果实。后金的反间计是让果实从树上完全掉下来。此外,袁崇焕的事件还涉及到当时的党派纠纷,这也是崇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各种原因加起来,最终成功导致了袁崇焕惨死的结局。
一般来说,反对计划并不是袁崇焕的主要死因。最重要的是袁崇焕的张扬性格,鄙视皇权,独断专行,导致皇帝和人民的信任丧失。归根结底,袁崇焕只是一位雄心勃的文官,在战争中只能算是二流;在朝廷党的斗争中,恐怕连二流都不算。如果你想说他冤枉了,他是对的。如果你想说他不冤枉,他确实种下了很多种子。
袁崇焕曾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为何被判处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