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臣犯法或激怒皇帝的场景。皇帝经常下令将罪臣及其家属送到宁古塔为披甲奴隶。
通常,当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时,他们会害怕脸色苍白,大臣的家人宁愿死也不愿流放到宁古塔。
宁古塔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能让人闻到变色?
宁古塔不是塔
宁古这个词在满人的发音中意味着“六”,而塔意味着“一个”。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祖父的六个儿子曾经住在这里。为了纪念,他们改名为“宁古塔”。
[img]374897[/img]
现在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听起来不错。广阔的东北平原,丰富的黑土地,冬天穿貂皮,砸冰取鱼,狗拉雪橇,生活似乎很舒适。
然而,清朝时期,宁古塔并不是目前的风景名胜区。当地环境恶劣,极其寒冷。冬天气温在零下40度左右,到处都是雪,没有地方觅食。
而囚犯被流放过去,不是让你像电视剧里那样坐牢,而是带着枷锁自己走路。这么远的距离,光是一路颠簸就够人受得了,更别说野兽袭击、突发疾病、士兵鞭打等意想不到的因素了。大多数人死在路上,直到他们成功到达宁古塔。
[img]374898[/img]
即使你很幸运地到达了宁古塔,你也将面临适应、不足和不温暖的折磨。既然是流放,就要“劳改”,无休止的工作会让人遭受身心的伤害。
宁古塔的条件变化
事实上,随着一代又一代囚犯的到来,他们无休止的劳动改造、土地复垦、桥梁铺设,宁古塔的环境逐渐朝着良好的方向发生变化。后来,宁古塔的环境越适合人们居住。虽然它不如中原地区好,但它绝对不适合囚犯流放。毕竟,流放是为了工作,改变环境,奖励军队。
[img]374899[/img]
晚清时节,基本上流放犯人不会流放到宁古塔,而是流放到新疆、甘肃、云南等贫瘠的地方,改造当地环境。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的流放制度也可以说是中国贫困地区的建设。清朝一开始选择流放大量囚犯,宁古塔也是为了建设祖先生活的地方,这是一个伪装的家乡建设。
服刑期满后流放宁古塔的犯人怎么样?
流放边境的囚犯一般不是无期徒刑,那么他们服刑期满后去了哪里呢?
大多数流放到宁古塔的囚犯都会在流放的路上死亡。能够安全到达的囚犯很难熬过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寒冷的冬天。
当然,也有一些身体素质过硬的人,忍受着环境、体力、心理的多重考验,坚强到期。有些人选择回到家乡,陪伴妻子和孩子。
[img]374900[/img]
也有一些无助的人选择留在当地。毕竟,他们已经在这个地方工作了几十年,不能再回到权力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想离开。
在宁古塔住了这么久,干脆住在这里。
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建设,宁古塔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会有政治家流放犯罪分子。
在清朝,囚犯将被分配到宁古塔 为什么这个地方能让人闻到颜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