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约1356-1391),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长子,祖籍安徽省怀远县,阴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
常遇春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爱将之一,在明朝立国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朱元璋曾说过:“计其开拓之功,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不幸的是,常遇春在统一天下前夕病逝,常茂以父功被封为郑国公,成为明朝开国六国公之一。然而,常遇春勇无比,战功赫赫,儿子常茂却完全是个花花公子,最后自杀了。
[img]373112[/img]
常茂出生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是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兄弟的名字都是朱元璋给的,可见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宠爱。洪武二年(1369年)7月,40岁的常遇春在柳河川突然去世,常茂今年才十三岁。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虽然经常在春天去世,但功劳突出。他被封为郑国公,年仅15岁的长子常茂,岁禄二千石。要知道,在明朝开国的功臣中,只有六个人能被封为国公,而常茂在没有立功的情况下被封为国公,这完全取决于他父亲的战功。
[img]373113[/img]
常茂不仅年轻而昂贵,而且由于明朝开国英雄的婚姻,常茂的亲戚团体也非常强大。王子朱彪是他的姐夫,洪武中期后的蓝玉将军是他的叔叔,宋国公冯胜也是他的岳父之一。
自常茂出生以来,朱元璋一直忙于与陈友谅、张士诚争夺江南,然后忙于北伐元朝。他常年在外打仗,没有时间管教几个儿子。
现在常茂年纪轻轻就在国公,再加上庞大的亲戚群,可以说明初没人敢惹。在这种情况下,常茂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花花公子,《明史》称之为“傲慢、幼稚、不习惯”。
作为常茂的岳父,冯胜看到他的女婿在工作日真的很不体面,也想过管教他。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茂不仅没有改善,而且来自他的岳父,这导致了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张。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以冯胜为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领20多万元前往辽东。为了让二代将军体验,朱元璋还命令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龙(李文忠之子)、随行申国公邓镇(邓愈之子)。
面对明军,纳哈出自知不敌,再加上全国公观童的投降,以及将军的劝说,纳哈出最终选择投降。得知这个消息后,冯胜派蓝玉骑自行车去受降。
[img]373114[/img]
蓝玉看到纳哈出来后,设宴招待纳哈出来。她喝了三轮酒,吃了五道菜。就在客人开心的时候,蓝玉脱下衣服给纳哈穿。蓝玉的举动是善意的,但没想到这是对方的禁忌。纳哈拒绝很难,所以他不得不说他喝酒后会穿,但蓝玉坚持拒绝,双方陷入僵局。无奈之下,纳哈不得不转身和左右侍从窃窃私语,询问对策。
当时,常茂也坐在一旁,看到纳哈出和叔叔僵持在那里。然而,由于语言障碍,他根本无法理解纳哈出和他的下属之间的对话。当他焦虑的时候,他的一位姓赵的指挥官偷偷地走近,告诉常茂,“纳哈出来是为了复叛逃跑”。
常茂一听,一句话也没说,就带人冲上去绑纳哈出去。纳哈惊呆了,赶紧跑出账外找马逃跑。常茂拔刀割伤了纳哈的胳膊。消息传出,纳哈突然一片骚动,随时可能复叛。
看到宴会乱成一团,都督促耿忠为了避免事态扩大,赶紧带纳哈出去见冯胜。在冯胜的好话劝慰下,这稳定了纳哈的出入,然后派观童稳定了纳哈的出入口,惊无险地完成了招投降。
[img]373115[/img]
冯胜不敢隐瞒常茂的冲动行为。回到朝鲜后,他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好消息一起呈现出来。常茂认为冯胜是故意针对自己的。此外,当时正好有人弹劾冯胜违法行为。常茂甚至写信揭露冯胜违法行为,翁婿彻底闹翻。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郑国公常茂坐在前面,犯罪当刑”,朱元璋读了常遇春的功劳,以免死罪。他只是将其拆除国公爵位,并将其分配到广西龙州。冯胜也被解除军权,闲居凤阳。
即使被罢免,常茂仍然不诚实,并在龙州“激变”了当地土官。当初,龙州土官赵贴坚去世。因为他死后没有孩子,侄子赵宗寿照常继承了他的地位,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然而,赵贴坚的妻子黄氏将女儿嫁给了常茂为妾,并凭借常茂的权力垄断了龙州的权力。虽然妻子和女儿继承了丈夫的权力,但在当地官员中并非没有。然而,这一举动毕竟违反了朝廷法令,激怒了赵宗寿,军事变革即将到来。
[img]373116[/img]
洪武24年(1391年),常茂突然死亡。后来,黄和赵宗寿互相写信攻击,以争夺权力。甚至有人捏造谣言,声称常茂是诈死,赵宗寿知道真相。朱元璋听后怒不可遏,命令赵宗寿赎罪常茂,并命令杨文和韩观出兵攻打龙州。
得知朝廷大军开到,赵宗寿不战而降,经详细调查,证实常茂确实死了,朱元璋这才撤军。
题外话:根据明初焦红《国朝献征录》的记载,常茂没有突然去世,而是逃跑了,隐居在广西桂林恭城县的一个村庄里。当地常姓村的人自称是常茂的后裔。
常茂是常遇春之子,却是个花花公子,最后被夺爵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