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假道伐郭】从何而来?晋国当时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许多人想知道“假道伐郭”来自哪里?晋国当时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事实上,答案很简单。这两个都是晋国的目标。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消灭小国,增加自己的土地?

左传记载了这个故事: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和垂棘之墙,假道于虞以伐。公众说:‘是吾宝也。’对说:‘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虞公许之,请先伐。宫之奇劝,不听,便开始师。夏天,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灭下阳。”

《左传》的全名是《春秋左传》,是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写的。左丘明写《左传》的初衷是为了解释《春秋》。《春秋》太简单了,后人看不懂很多内容。但是今天的人看了《左传》,恐怕有些地方他们不明白。那我就不太啰嗦了,大致梳理一下这个内容:

[img]372800[/img]

晋国有一位叫荀息的大臣,向晋献公建议,把两件国宝送给虞国,以此来攻打郭国。晋献公说:“这两件是国宝。”这意味着不情愿。荀息回答说:“把它放在于国,就像把它放在我们的仓库里一样,你不能失去它。”于是他派人去传话。于公确实同意了晋国的要求。但这一次,晋国并没有摧毁郭国。他只是攻打郭国,灭掉下阳,然后回来了。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目标是郭国还是虞国”的问题虽然荒谬,但并非毫无根据。但还有以下几点: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宫之奇谏说:“,虞之表也是。虞必死。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个叫什么,它可以吗?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人,其虞也叫。”…弗听,许晋使。…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公奔京师。师还,馆于虞,便袭虞,灭之。

三年后,晋国再次向于国要求借道攻打郭国。宫之奇再次劝阻,创造了另一个成语“唇亡牙寒”,但于公还是不听。晋军灭郭后回归,留在于国,于国也被摧毁。

[img]372801[/img]

“假道伐郭”成语产生于鲁西公两年;“唇亡牙寒”成语产生于鲁西公五年。晋国花了三年时间准备,第一次伐郭来迷惑于国,然后成功摧毁了两个国家:郭和于。晋国付出的代价只是在于国三年灭亡后“屈产之乘”两件国宝、宝马和玉壁、“垂棘之壁”,自然又回到了晋国。

这是晋献公时期,也是晋国崛起的先驱。经过多年的献公和惠公积累,晋文公时期,晋国终于成为一个主导地位。


【假道伐郭】从何而来?晋国当时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假道伐郭】从何而来?晋国当时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

  • 晋文公在哪场战役时称霸?之前都经历了那些磨难
  •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

  • 长平公主:末世烽烟时生于帝王家心力交瘁而死
  • 1644年,长平公主才15岁,正是花样年华,她喜欢诗文,懂得针线烹饪,这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女孩子。可是在这一年...

  •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创造的吗?宋仁宗在位多少年
  • 在北宋历史上,宋仁宗是在位时间最长,政绩最为杰出的帝王。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间,国内大环境基本稳定,人民生活安定,边境...

  • 揭秘:十七岁的崇祯是如何扳倒九千岁魏忠贤?
  • 皇帝即位后,免不了就得进行一些册封之类的活动。1622年,明熹宗朱由校封12岁的弟弟朱由检为信王。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 明末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凄凉的一生
  •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

  • 赵衰和赵夙是何种关系?赵衰对晋国有何贡献
  • 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是当时五大贤士之一。赵衰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便一直跟随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