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心理学大成者王阳明,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战斗,从未失败过,都以少胜多,出人意料地获胜。即使只有几封劝说信,敌人也可以崩溃,自杀,敌人来回。
例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首先前往江西调用3000名士卒,平定了朝廷十多年来无法平定的南赣土匪;宁王朱晨豪一卸任南赣巡抚,就趁机起兵造反,挥兵10多万,直接指向南京。
这时,手中没有兵权的王阳明,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用衙役和囚徒组建的3000名杂牌军,平息了陈濠之乱,震惊了满朝的文武。
[img]372992[/img]
晚年,嘉靖皇帝授予王阳明两广总督职务,并赋予调动周边省份兵权,希望他能平息思田、诸瑶之乱。当时嘉靖皇帝心里不确定,以为王阳明要打几年,消耗了无数的钱和食物,但他不想。王阳明几乎没有动刀枪,动了动心计,平息了叛乱。
嘉靖皇帝看到王阳明的才华,多次呼吁王阳明进入北京,故意让王阳明担任首席辅助职务。然而,王阳明洞察了当时嘉靖皇帝和辅助部长之间的激烈斗争,也感受到了嘉靖皇帝的气质,不想卷入斗争的漩涡。他保护自己,故意拖延,故意失去了担任首席辅助职务的机会。
其他人认为王阳明很愚蠢,白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从嘉靖皇帝的悲惨结局来看,他明白了王阳明的聪明才智。
王阳明深知兵法,不仅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还获得了新建伯的称号,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因为他深知人性,所以他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子孙后代。可以说他有很大的智慧。
自古以来,名师出高徒。另一方面,高徒一般都有名师的指导。比如著名的诸葛亮曾经跟随岳父黄承彦学习道术和绝学。王阳明的兵学大师是谁?为什么我们很少有人知道?
[img]372993[/img]
王阳明从小就有成为圣人的伟大抱负。自从他还是个娃娃以来,他一直痴迷于军事科学,尤其是孙子兵法,日夜学习。为了验证他的兵法知识,每当家里有客人,他都会拿出一堆小石头和客人一起战斗。
如果客人赢了,摆出他不认识的阵法,他一定要纠缠不休,问一下,为此他没少被父亲王华训练。在父亲王华心目中,儿子王阳明专心读四书五经,像他一样考状元郎,入朝为官,光宗耀祖才是正道。
然而,王阳明并不这么认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说出了“文事必有武备”的伟大哲学。他不能死读书做腐儒。他想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通儒。
听了王阳明的解释,王华也印象深刻。后来,王华十岁时入朝为官。第二年京师稳定后,他立即让父亲王伦带王阳明去京师。
王伦和王阳明来到北京师傅后,王华不仅可以孝顺,还在北京师傅中为王阳明找到了一位好老师。这个人是王阳明兵学的启蒙老师徐章,字半圭。
“徐璋,上虞人(今属浙江),一生不仕,白袍草履,致力于人生学习。为王守仁学师,教以诸书、武侯阵法。”
徐璋是个隐士,有才华。他精通易学、孙子兵法等兵学,熟悉天文地理、道术和诸葛亮的阵法,但他一辈子都不入朝为官。
徐章有能力,不能浪费。当他看到王阳明是个苗子时,他教了他一生所学的一切。徐章不仅教王阳明兵法,还教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家的思想“兵贵胜,不贵久”,也引导他关心国家大事、军事地理,培养他对道教文化的兴趣,感知天人合一的哲学。
徐章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寿命长。他不仅是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教他军事知识,而且一直跟着王阳明。
《上虞县志》记载:王守仁平宁王朱之乱,招抚岑猛余部,出其策。他的学习很复杂,《明儒学案》被称为“天文、地理、仁藏、孙吴的艺术”。他已经死了70多岁了。
[img]372994[/img]
换句话说,王阳明平定朱晨濠之乱,招抚岑猛的计策,大多来自许璋。而且许璋活了70多岁,这在当时算是长寿了。
王阳明,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永不放弃,终身陪伴,幕后指导,真的是一种好运啊。正是王阳明一生中寻找了不止一位像徐张这样的专家和隐士。王阳明不仅精通易学,熟悉孙子兵法、六涛、五略等兵学,而且精通儒家、佛教、道教的精髓,为王阳明在龙场理解和创造阳明心学奠定了基础。
据说王阳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创造了影响至今的阳明心学,不仅与他从小读古籍有关,也与他一直拜访高层、寻找名师有关。可见,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和咨询高层的建议,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记住的。
王阳明打得这么厉害 和谁一起学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