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清宫影视剧的朋友不难发现,清朝后妃走路时,往往需要宫女或太监的帮助。对于古代的达官贵族来说,旅行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于清宫后妃来说,这不是主要原因。他们想要帮助的人主要与他们穿的鞋子有关。
在古代,富人和仆人一起旅行是很常见的。例如,溥仪曾回忆说:“如果你坐在轿子里,两边都有一个皇室前太监,他们可以随时照顾轿子;如果你走路,他们会帮忙的。”清朝进入中原后,随着满意地位的提高,这种做法自然很普遍。此外,妃子们穿的鞋子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仔细回顾清宫的影视剧和晚清的照片,不难发现清宫后妃穿的鞋子是一种又窄又宽又奇怪的鞋子。这种特殊的“高底鞋”也被称为“花盆底鞋”,因为它看起来像花盆的底部。它也被称为“马蹄鞋”,因为它的形状和落地痕迹都像马蹄鞋。它是清朝满族贵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
[img]369727[/img]
关于这种特殊鞋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入关前满族贫困,女性需要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因为山高林密,裤子经常被露水弄湿。此外,山林中毒蛇虫蚁较多。为了防止裤子被潮湿和毒蛇蚊虫叮咬,女性经常将木块绑在鞋底,用来抬高鞋子。后来,他们发展成为制作精致美观的高底鞋。
第二,它来自一个传奇故事, 据说牡丹江早年有一个以养马闻名的部落。部落首领有一个叫多罗甘珠的女儿。后来敌人占领了部落的阿克顿城,多罗甘珠的父亲也被杀。为了报仇,多罗甘珠带着族人的意图夺回了城市。由于阿克顿城三面靠近池塘,唯一的通道被敌人的重兵守卫。于是,多罗甘珠命令人民学会了白鹤的样子,把树枝绑在鞋子上,带领人民穿过池塘,最终成功突袭夺回城市。满族妇女为了纪念这种高脚木鞋的功劳,就穿上了这种鞋,并代代相传。
[img]369728[/img]
无论这种鞋的起源如何,这种独特的满族鞋不仅在入关后继续在满族流行,而且一度有扩张的趋势。当然,入关后,由于满族地位的提高,这种花盆底鞋的制作越来越精良。
根据现有记载,这种“花盆底鞋”鞋底一般高5-10cm,高者可达14-16cm,最高者可达25cm。鞋底中央镶嵌着木根,整个木根用白细布包裹,外面装饰着白色的丝绸或白色的粉末,通常被称为“粉底”,上面或刺绣或绘制图案来装饰。木根上方是普通的鞋子,通常以缎子为面料,绣上五颜六色的图案,有的鞋尖上还装饰着丝线做成的穗子,长得可及。
[img]369729[/img]
这种花盆底鞋会流传甚至一度流行,除了其原有的特殊意义外,还应该有以下原因:
1.掩盖你的大脚。自元明以来,所谓的“三英寸金莲花”在人们中很受欢迎,小脚在审美上也很美丽,所以大多数汉族妇女从小就开始裹脚。虽然清朝统治者也鼓励这种行为,但满族妇女不在这里,仍然保持着“大脚”的习惯。如果你穿这种“花盆底鞋”,其他人只能看到鞋底,从而隐藏大脚,这也是一种掩盖丑陋的方式。
2.爱美心理。我不知道这是遗传问题还是频繁的劳动关系。大多数满族女性比汉族“强壮”。穿这种“花盆底鞋”有点像今天的高跟鞋,这会让女性看起来更高,展现女性的优雅,这自然符合女性对美的热爱。
3.衣服的影响。满族妇女穿旗袍,而古代妇女的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分。为了避免脚的暴露,旗下的下摆一般都很长。如果你想覆盖你所有的脚,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下摆拖地。穿这种“花盆底鞋”不仅可以避免旗袍拖地,还可以避免暴露你的脚。
[img]369730[/img]
虽然我没有尝试过这种鞋子,但仅从它的外观来看,穿上它后走路必然会不稳定。为了防止摔倒,我通常只能小心地向前迈一小步,但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恐怕摔倒也很常见。
如上所述,后宫妃嫔的行走需要别人的帮助。除了展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穿的鞋子。因为清宫后妃都穿着这种“花盆底鞋”,他们注定要利用外力来维持身体平衡。
为什么清朝后妃走路时想要别人的帮助?与鞋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