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嘉泉原本是乾隆时期的一名普通官员。他不仅擅长学习,而且对程朱理学有很好的研究,而且勤于写作和工作。尹嘉泉在乾隆46年(1781年)成为一名官员,但他为父亲写了一封信。结果,他不仅失去了生命,而且所有的书都被销毁了。
尹嘉泉是直隶博野人,也是乾隆年间官员的侍郎尹慧之子。乾隆元年(1736年),他以举人身份入仕,先是刑部主任,后晋升为郎中,官至大理寺正卿。由于擅长学习,他被授予检查觉罗学主任,以监督皇室子女的学习。
他建议乾隆让八旗子弟读朱的《小学》,并得到乾隆皇帝的批准。后来,他加疏了《小学》,加了《研究》、《释文》、《或问》和《后编》两卷作为《小学全集》,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扬。
乾隆46年(1781年),70岁的尹嘉泉致仕,回老家养老。尹嘉泉的三品官虽然在北京算不了什么,但回到地方后绝对是大佬,所以很受当地官员和人民的尊敬。
同年3月,乾隆皇帝西巡五台山,驻扎在保定。按照惯例,皇帝来到某个地方后,经常会遇到当地官员、官员和士绅。尹嘉泉刚刚成为一名官员。此外,他善于学术和书籍。他经常把自己当作“当代著名的儒家思想”。他认为他应该得到皇帝的召唤。结果,他等了又等,但从未得到皇帝的召唤。
[img]369586[/img]
对此,还没有适应退休生活,还沉浸在当地官员和人民的恭维声中的尹嘉泉,有意识地没有面子。想了想,尹嘉泉灵机一动,拟定了两个奏折,要求“死”和“从祭”孔庙,让儿子送到皇帝的宫殿。
你知道,无论是要求皇帝授予死后的头衔,还是“牺牲”都有严格的要求。根据清朝的规定,只有一级官员死后,皇帝才会授予死后的头衔。二级官员想要获得死后的头衔,他们必须做出突出的贡献,并获得皇帝的特别批准。“牺牲”更重要,是指进入孔庙,与孔子一起享受子孙后代的牺牲。在整个清朝,只有五个人有资格“牺牲”。
虽然尹会一官到吏部侍郎,为二品而闻名,以治学和书籍而闻名,在士林间颇有名气,但远远不能达到“赐死”和“从祭”孔庙的标准。
尹嘉泉当然知道这一点,但在他看来,这一举动只是一项稳定的生意。如果皇帝同意,那张脸一定很大。即使皇帝不同意,他也应该召见自己,找回他的脸。即使皇帝不高兴,为了孝顺,他也不会惩罚自己。
然而,尹嘉泉从来没有想过乾隆皇帝看到他的奏折后,直接朱批说:“狂吠是不可原谅的!”随后,他命令将其“交刑部审讯,从重治罪”,并命令查阅尹嘉泉在京师和原籍的财产。
清代的“文字监狱”非常有名。仅乾隆帝在位60年后,就有多达135个“文字监狱”。尹嘉琏的父子俩一生都很擅长写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命运是可以想象的。
[img]369587[/img]
当时,乾隆命令大学士英廉率先检查尹嘉泉父子的所有作品,以确定是否存在违反和混乱的言论。英廉在首都发现了311套藏书、1539本散书、一柜未装订的书、65本法国专辑页、58卷破字画、113封信和1200块书板。直隶总督袁守东在原籍中发现了46箱大小的书,并派人到首都师傅那里进行英廉检阅。
为了仔细筛选,英廉特意挑选了几个懂文义、查处禁书、认真谨慎的翰林人,对尹家藏书进行了详细调查。你知道,如果你想仔细研究“文字监狱”,你怎么能找不到证据呢?经过半个月的仔细筛选,确实发现了130多个叛逆词。
[img]369588[/img]
尹嘉泉抵押首都后,于3月28日开始询问,多达17次被审理。尹嘉泉自然对“文字狱”并不陌生,所以他不敢抵制提到的指控,只能迂回辩护,希望减少指控。
例如,他在《尹氏家谱》中提到了“宗庙”、“宗器”、“建庙”、“入庙”等字样,并称母亲去世为“死”,这显然是一种侵略。尹嘉泉解释说,他这样写,只是在古人的书中使用,他没有仔细考虑。
另一个例子是,英廉认为,他在《近思录》中的“先生看到直道难空,想回到南巡,但失败了”是一种公然诽谤。尹嘉泉解释说,“直道难容”只是指与抚台大人意见不一致,而不是诽谤当前政治。
[img]369589[/img]
此外,乾隆还谴责了鳌拜、高士奇、徐乾雪、鄂尔泰和张廷玉,但尹嘉泉将这些人列入了著名大臣的言行记录。英廉认为这是对皇帝的公开反对。尹嘉泉解释说,他只是一时糊涂地把他们列在一起。
再比如他的《多病徒传》里有句话,比如“子欲为帝师”,英廉认为这是以帝师为本,是一个傲慢的词。尹嘉泉解释说,他用“帝师”这个词,在《汉书·张良传》中有一句话“学这个是为了帝师”。他只是混加援引,不敢自以为是。
此外,尹嘉泉在《名臣言行录》中自称“古老老人”。当时乾隆70岁生日的时候,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自称“古老老人”,并特意制章。尹嘉泉是公然犯禁。@ 尹嘉泉在《朋党之说》中提到,“君亦安可以独尊于文师之教的衰落吗?”这句话违背了雍正的《朋党论》,也被认为是公开与皇帝唱对台戏。
乾隆46年4月17日(1781年),涉及此案的大学士三宝、英廉及各部门、司人员向皇帝报告了尹嘉泉案件的审理情况,并建议将尹嘉泉处死,所有财产都收费,所有书籍都被销毁,16岁以上的男子被斩首,其余的被送到英雄之家作为奴隶。
乾隆看完奏折后,在同一天下了一个1000多字的甲骨文,历数尹嘉泉的罪行,认为应该“凌迟处死,家人坐在一起”。然而,为了表达皇帝的慷慨,他最终决定“加恩免除凌迟罪,改为绞死决定,他的家人一起加恩,避免坐在一起”。
尹嘉泉恐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为了争一口气,跑去为父亲请封,结果却把自己的命放进去了。
[img]369590[/img]
4月20日,乾隆皇帝下令,“尹嘉泉有很多悖论书籍,他的原籍亲戚朋友必须有一个保留的基础。有传言称,袁守侗明切晓宇,命令他把书板全部呈现出来,不隐瞒,一起解京销毁”,并命令各省封杀新疆官员,特别是尹嘉泉的原籍直隶和曾任职的山东、山西、甘肃等地的督察,要详细走访,“如果查处不真实,造成隐漏,不要发现。”
根据乾隆的命令,军机处列出了尹嘉泉的书目清单,抄送各地,各省督抚按单查缴。因此,在各地督察的严格查抄下,不仅查抄了大量尹嘉泉的书籍,还查抄了军机处出版的书单上没有的许多书籍。@ 各省督察将缴纳的尹氏文字封送北京集中处理。尹嘉泉自己的79本书都被烧毁了,被他们分解或秩序的书也被删除了。
尹嘉泉为父亲致仕后请封,为什么会造成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