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影响和传播到东亚其他文化圈的主流文化思想、哲学和宗教体系。整理了相关内容。我想知道它是否能帮助你扩展一些知识?
公元前134年,随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要‘推明孔氏,压废百家’。经过仔细思考,汉武帝最终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真正的国家思想。从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手中最好的思想工具。
[img]367511[/img]
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核心统治思想?为什么不选择诸子百家的其他思想?
事实上,古代统治者从汉武帝开始选择儒家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时间筛选,统治阶级发现儒家思想最有利于统治国家,所以他们选择了儒家思想。
当然,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准确。真正准确的说法是,统治阶级选择了修改后的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在世界上盛行。当时各大诸侯国的选择也大不相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治国思路和结果。@ 秦国选择了法家思想,统一了世界,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然而,秦国的法国思想统一了世界,但法国思想也消亡了。法国思想过于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为因素。@ 秦末乱七八糟,汉高祖刘邦统一世界后,决定改变思想治国,选择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汉代最初的治国纲领。
刘邦去世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汉朝仍然延续着这种治国思想。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道家思想为核心治国理念的弊端开始显现。虽然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可以保证平民受到的压迫相对较小,但对中央集团不利。中央政府选择无为而治,必然导致统治终端无法深入各地。一些地方势力很容易扩大,反对中央政府。
汉武帝时期,这个问题已经相当突出了。各地诸侯王,各有封地,就像一个国中之国,随时都可能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此外,平民阶层缺乏上升通道,许多人开始选择成为游侠,相信墨家思想。游侠的存在也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比如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游侠郭解,在当地堪称无冕之王,连朝廷任命的官员都要听从他的命令。这些游侠的存在,对汉朝中央政府的威胁,其实并不逊色于各地的诸侯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决定修改汉朝以前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选择其他思想作为汉朝的统治理念。事实上,在汉武帝面前,一般只有四种思想供他选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分为四种思想。只有这四种思想相对完善,可以作为治国理念。至于诸子百家的其他思想,没有这种能力。
在这四种思想中,道家思想是汉朝之前选择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法家思想是秦朝的统治思想,也存在许多问题。不用说,作为游侠推崇的思想,如果汉武帝选择了这种思想,他很容易失去自己。
这样,似乎汉武帝只能选择儒家思想。
[img]367512[/img]
儒家思想强调忠诚和爱国主义。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这个国家自然是和平的,永远不会有任何叛乱。因此,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开始“废除数百个家庭,尊重儒家思想”。
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汉武帝选择的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修改后的儒家思想,而不是原始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除了强调“忠君爱国”的部分外,还有孟子倡导的“民为贵,国为二,君为轻”的思想。统治阶级开始尽可能地切割这部分思想。只强调忠君爱国的部分,淘汰不利于自己统治的部分。
此外,后来的统治阶层还将法家思想结合起来,实现了所谓的“外儒内法”。对于平民阶级来说,统治阶级宣传儒家思想“忠诚、爱国主义”。就统治阶级本身而言,它是用法国思想来治理国家的。
这种治国理念成为后来几千年封建历史上政权最高的选择模板。
汉代以后,随着佛教理论开始传入中原,佛教理论成为统治阶级的新选择。然而,在这个时候,外儒内法的思想政策已经被证明是最好的统治思想,很少有政权会做出新的尝试,选择尝试以佛教思想为自己的统治思想。
当然,很少,并不意味着没有。
南北朝时期,南朝萧梁政权属于最具代表性的政权之一。梁武帝萧衍是南梁政权的先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梁武帝早年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但晚年开始沉迷于佛教思想,甚至多次出家,然后让国家出钱去寺庙赎回他的皇帝。梁武帝晚年,就想把佛教思想作为萧梁政权的统治思想来实施。在小燕看来,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国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世界自然会和平。
然而,小燕忽略了一个问题:有些人想要平等,有些人不想要平等,总是想要优越。这样的人,总是存在的。@ 萧衍晚年大肆推行佛教思想的结果是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不仅造成了世界的混乱,就连梁武帝本人也被囚禁饿死。
有了萧梁政权的先例,后世的统治者自然不会选择佛教思想,而是会继续选择‘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
[img]367513[/img]
南北朝以后,隋朝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儒家思想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科举考试中,考的是儒家知识。学者要想入朝为官,只有学习儒家知识和忠君爱国思想,才有机会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这个阶段,统治阶级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儒家思想,并将其修改为最合适的外观。
此后,在宋代,随着程浩、程颐、朱曦等大儒,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改,创造了所谓的理学。理学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可以完美解释统治阶级的“合法性”问题。元朝以后,理学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的最佳选择。科举考试不仅要考这些东西,还要在社会上全面贯彻这一理论,禁锢平民的思想,以便更好地通知。
从统治思想的演变历史中不难看出,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所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统治阶级的选择,儒家思想本身的特点也在不断改进,使自己更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 与其说统治阶层选择了儒家理论,不如说是儒家理论“适应”的统治阶层,更适合被历代统治者采纳。
儒家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各朝代的统治者都以儒家思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