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知道这些都是“马后炮”,不理他们。他低头在皇案上写了12个字,让站在他旁边的司礼监太监王之心看了看,然后抹去了。据说其中六个字是“文臣可杀”。在皇帝眼里,政府在这些文臣手中是不好的。
戴笠的《流寇长编》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京官凡有事,都派他的听差传递简单的公文摘要,称为“传单”。3月中旬的一天,兵部官员魏提塘看到一位高级官僚在路上匆匆赶来。经询问,听力差异显示了一张“传单”,上面写着:曹化淳太监、张缙彦等文武部长(大家一致同意打开城门迎接李自成),许多官僚在“传单”上签署了“知识”一词。可见一个应变阴谋正在悄然酝酿之中。未来事态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
3月17日,农民军东路进入高碑店,西路进入西直门,开始炮轰城墙。在紫禁城,早期仍像往常一样进行。皇帝和大臣们相对哭泣,不知所措。有人说,应该使用“阉割党反案”中受到严惩的官员;有人说,刘泽清应该被封为“东安伯”,并要求他从山东来到“勤奋之王”。朱由检知道这些都是“马后炮”,不予理会,低头在御案上写了12个字,让站在旁边的司礼监太监王之心看了看,然后抹去了。据说六个字是“文臣人人可杀”,在皇帝心目中,朝政在这些文臣手中是坏的。
[img]364010[/img]
中午,农民军开始攻打平则门、彰义门和西直门。守卫这三个城门的士兵,所谓的“三营”,其实是一些被称为一万几千人的老弱残兵和太监,没有战斗力。更何况没人做饭,大家都饿了,哪里能抵挡倒山的攻势!虽然城墙外的位置上布满了火车、大炮、蓟、鹿角等障碍物,但仍然无法阻止像潮水一样穿着黄色盔甲的农民军,包围着首都。
3月18日,李自成指挥农民军在雨中猛攻。城里的守军向外射炮,但没有炮弹。只有一阵硝烟和空声,仿佛在那里放鞭炮和烟花,敷衍了事。
在彰义门外,李自成向城楼大喊大叫,希望和平谈判。
襄城伯李国真负责守城事宜,在城楼上大声回答:我去你的军营做人质,你派人和皇帝当面说话。
李自成回答说:没有人质。立即派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向皇帝传话。
杜勋迅速跑进紫禁城,把李自成的意思传达给皇帝,要求开门迎降。他对皇帝说:李自成兵强马壮,皇帝应该为自己着想。然后,杜勋转达了李自成的谈判计划——割地求和。具体内容是:割让西北,让李自成建国称王;奖励一百万两军银。
朱由检征求内阁首辅魏藻德的意见,说:这个计划怎么样?现在事情很紧急,一句话就能决定。
狡猾的魏藻德害怕承担责任,一言不发,一味鞠躬。焦躁不安的朱由检从龙椅上站起来,靠在椅子后面,反复征求魏藻德的意见,对方一言不发。无奈之下,朱由检只好命令杜勋出城向李自成传话,这句话只有六个字:“我计定,另有旨。“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否认和谈的可能性。杜勋退出后,魏藻德依然沉默不语,气得朱由检推倒龙椅,匆匆离去。
[img]364011[/img]
所谓“我计定,另有旨”,除了顽抗到底,别无选择。朱由检立即起草了“亲征诏书”,用文笔回顾了他17年的历程。他无奈地承认,在过去的17年里,政治不修复,混乱频繁。他没有任命圣贤或远离不道德的人吗?以至于违反了天怒,积怨民心,使赤子变成了小偷,陵墓受到震惊,亲王被屠杀,国家的耻辱不大于此。然后他向臣民宣布,他决定带领军队亲征,委托王子处理国家大事。他号召臣民,如果有能够奋发忠勇、捐赠军薪武器的人,将被选入军前任用。消除叛逆后,他们将得到奖励,永不食言。这是他作为皇帝向全国臣民发出的最后一篇文章,显然是一篇虚张声势的官方文章。这个时候谈“亲征”无异于白天做梦。假如有什么意义,只是公开表明他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决心。
“亲征”诏书发布后,朱由检招募了徐都尉巩永固,要求他带领私人武装护送王子从北京南下。巩永固告诉他,他从来不敢储备私人武装,即使有,他也无法冲出围攻。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得不放弃。朱由检打电话给太监王承恩,要求他召集宫内人员守卫紫禁城。
李自成得到杜勋的回复,命令全线攻城。守城太监曹化淳按照“开门迎贼”的公约,首先打开彰义门投降。与此同时,德胜门和平则门也打开了,北京的外城也没有攻击。
朱由检在宫内还没有收到报告,问阁臣,外城是否被打破了?阁臣回答说,不知道。他又问,紧急情况下,对策是什么?阁臣们的回答是几句自欺欺人的话:陛下洪福齐天,不用担心;万一发生意外,臣等决心巷战,誓死不负国家。当然,所谓的“巷战”云是一个谎言。当农民军进攻内城时,守卫宣武门的太监王相尧、守卫正阳门的军事部尚书张锦彦、守卫齐化门的成国公朱春臣也按照“开门迎贼”的公约开门投降。在整个过程中,根本没有“巷战”。3月18日晚,农民军控制了整个内城,离紫禁城只有一步之遥。
[img]364012[/img]
首都上空弥漫着烟花,细雨中夹杂着雪花,在烟雾中洒向全城,给王朝末路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彩。据徐重熙《明季甲乙两年汇略》报道,“黄沙障天,突然风雨交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冰雹和雷电已经到来,人类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混乱。”你看,凄风、苦雨、冰雹和雷电与炮火和硝烟交织在一起,将紫禁城末日的荒凉渲染得淋漓尽致。
朱由检徘徊在宫殿里,得到了太监的报告,内城已经陷落,问:营地士兵在哪里?李国珍在哪里?答案是:京营总督李国珍已经逃跑了,营地士兵也松懈地逃跑了。他们建议皇帝“匆匆离开”,到目前为止,只有逃跑。他们没想到皇帝选择的不是“匆忙离开”,而是牺牲了自己的国家。
崇祯皇帝临终遗言为何说[文臣人人可杀]